劏鱼取金,木箱上的金条越积越多,少顷,又有队员搬来几个锡罐,敲开一个,倒出封在中间的金粒。
秀才上前称重,标准的500克,他冲冼玉珍使了眼色,“老手。”
冼玉珍轻轻颔首,对苏比扬托说:“我要带走两具尸体。”
“随便挑。”
九点整。
友星的办公室,第一次公司会议召开。
与会人员包括冼耀文、宋承秀、欧阳莎菲、阿尔伯特·欧德尔、杨佩云。
“阿尔伯特,东西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
“展示一下。”说着,冼耀文转脸看向杨佩云,“你说说看马来人和华人对女人的审美有什么区别。”
杨佩云略作思考后,说:“在肤色上,马来人喜欢浅棕或蜜色,华人以白皙、细腻为贵,常用‘白得像瓷’形容。”
“为什么会有这个区别?”
“大概是马来人以农耕、捕鱼为主,被晒黑的肤色象征勤劳,华人则受唐山白为美的传统影响,把白皙与闺阁、书香门第联系,暗含不用亲自干活的高贵身份。”
冼耀文轻轻颔首,“你继续。”
“在体型上,马来人喜欢丰腴、圆润,强调曲线柔和母性象征,马来文化把丰腴视为生育力和富足。
华人喜欢纤细、苗条,偏好小鸟依人轮廓,早些时候下南洋的人都是劳工,饥一顿饱一顿,没人能吃胖,慢慢地纤瘦反而成了富裕生活的写照。”
杨佩云略作停顿,却见冼耀文没有打断,便接着说:“在发型上,马来人喜欢传统长发盘髻或肩长波浪,配或古笼装配套头纱,马来女人接受伊斯兰礼仪,长发需遮掩。
华人受上海明星影响,喜欢上海式手推波纹或齐耳短发,短发和烫发代表摩登。
在五官上,马来人喜欢圆润大眼、厚唇、鼻梁适中,整体柔和,这是马来-印尼群岛的传统。
华人喜欢鹅蛋脸、高鼻梁、樱桃小口,三庭五眼比例,好像是受到明清仕女图的影响,又经香港、上海广告画的强化。
在气质上,马来人喜欢含蓄、温柔、持家,言语低声,马来社会以adat约束女性言行。
华人喜欢端庄、知书达理,略带矜持的书卷气,华人家庭重视女德教育,强调贤妻良母与才女双重形象。”
说到这,杨佩云看着冼耀文,等待他开口。
“没了?”
“没了。”
“说说穿着。”
“哦,哦。”
杨佩云略有一丝惊慌失措,她还是第一次参加“商行”会议,不紧张是不可能的。
在新加坡的大多数华人心目中,不用风吹日晒的商行文员相当高级,是脱离了底层劳工身份的更高阶层,即使赚钱不如杨佩云这种歌台老板多,依然被高看一眼。
之所以如此,底层逻辑是对文化人的尊重。
冼耀文给了杨佩云一个鼓励的眼神,杨佩云定了定神,说:“在穿着上,马来人喜欢宽松长衫长裙加鲜艳纱笼,强调端庄、遮体。
华人喜欢旗袍或新式洋装,连衣裙、高跟鞋这些。”
冼耀文轻轻颔首,抬手指向被欧德尔贴了照片的黑板,“以马来人的目光来看,这些女人哪个最漂亮?”
杨佩云看向黑板,仅仅扫了一眼,就指向一张照片,“玛丽亚妮,今年的新加坡小姐,年轻男人认为她最漂亮。”
“年纪大一点的呢,比如四十来岁的马来男人。”
“那个。”杨佩云指向另一张照片,凝神看了眼照片上的名字,“玛利亚·美娜多。”
冼耀文仔细看了看两女的照片,觉得后者玛利亚·美娜多像是居家过日子的女性,适合放在家里当老婆,要说当明星,稍显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