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风起北美1625 > 第588章 接触八(第1页)

第588章 接触八(第1页)

第588章接触(八)

1643年12月7日,黄河屯(今海兰泡)。

凛冬已至,天地间唯余白茫茫一片。

鹅毛般的雪片无声飘落,覆盖了黑龙江与精奇里江交汇处的广袤原野,将黄河屯这座新兴的堡寨也染成了素白。

堡寨坐落于两江环抱的三角冲积平原上,以粗大的原木构筑成墙,墙高近两丈,四角立有哨塔和炮位,隐约可见几门黑黝黝的火炮身影,上面覆盖着防雪的油布。

望楼上值哨的民兵裹着厚重的皮裘,不时举着望远镜眺望远方,但视线所及之处,皆是漫天飞雪与银装素裹的山林原野。

寨墙之外,是近千亩已被深雪覆盖的农田,田埂与沟渠的轮廓在依稀可辨,昭示着此地并非纯粹的渔猎之域。

更远处,几排新搭建的木质仓廪和牲畜圈舍顶上积着厚厚的雪,隐约可见炊烟从民居的烟囱中袅袅升起。

这里,曾是大明奴儿干都司下辖的亦儿古里卫故地,汉、达斡尔、女真等族裔共同开拓的边疆定居点,因精奇里江(结雅河)水色浑黄而得名“黄河屯”。

三年前,新洲华夏共和国的黑水拓殖分区将势力延伸至此,便一眼看中了它控扼黑龙江中上游航运的咽喉地位以及周边肥沃黑土,遂驱役移民,伐木夯土,建起了这座集军事、贸易与行政功能于一体的要塞据点,并沿用其旧名。

经过数年经营,黄河屯已汇聚了五百余名来自各方的移民,成为方圆百里内人口最多、商贸最为繁华的所在。

堡寨内,除了兵营、官署和仓库,还开设了十余间商铺,铁器、布匹、食盐、茶叶等货物琳琅满目。

每月逢十的集市日,周边达斡尔、鄂温克部落的猎人便会牵着驯鹿,驾着雪橇而来,用珍贵的毛皮、山参、鹿茸等物产,换走新华的铁锅、犁铧、布匹和盐茶。

新华人带来的诸多优质商品和相对公平的交易规则,使得许多原本需向南方清虏缴纳貂皮贡赋的部落,逐渐转而依附黄河屯。

潜移默化间,周边众多部落族群,已逐渐将对清廷的贡赋义务抛诸脑后,转而与新华人建立了更紧密的经济联系和初步的政治归属关系。

拓殖区在此设立了“黑水拓殖分区黄河屯事务司“,管理户籍,仲裁纠纷,组织屯垦,并定期以盐铁布帛换取毛皮,俨然已成为这片土地上新秩序的代表。

午后,天色愈发阴沉,鹅毛般的雪片密集落下,能见度极低。

望楼上的哨兵,却隐约听到了风中传来的微弱马蹄声和呜咽般的号角声--那是达斡尔人遇急事求援时特有的信号。

片刻,一小队人马,约莫十余人,全身覆盖着雪,踉跄地来到堡寨门前。

“开门,快开门!我们要见新华的大人!……有吃人的恶魔来了!”一名达斡尔人撤下头上的毡帽,朝寨墙上大声呼喊,声音在风雪中显得有些嘶哑,隐隐透着一股凄厉和恐惧。

值哨的民兵小队长认出是常来贸易的巴尔达奇部的人,只见他们个个衣衫褴褛,面容枯槁,身上带着明显的冻伤和刀剑伤痕。

他在请示队长后,随即便打开堡门一条缝隙,将他们引入堡内,并迅速通报。

为首的名叫巴尔赤的达斡尔汉子,顾不得拍打身上的积雪,踉跄着跟随引路的民兵穿过积雪的街道,直奔官署而去。

他眼神中充满了惊恐、悲愤与最后的一丝希望。

很快,他们被带到了官署。

官署正堂内,炭火盆烧得正旺,驱散着来客身上的寒气,却驱不散他们心头的阴霾。

黄河屯事务司主事陈时坚端坐在主位,放下正在批阅的文书。

“尊敬的陈大人!”那位达斡尔汉子巴尔赤,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用生硬的汉语,夹杂着达斡尔语和手势,声泪俱下地控诉起来:“请你救救我们吧!你的子民……遭到了恶魔的袭击,寨子被焚烧,族人被杀死,粮食也被抢走……我们已经陷入极度危险和恐惧之中……”

“巴尔赤,起来好生说话。”陈时坚皱了一下眉头,脸上露出一丝不耐的神情。

该不是,他们部落之间又发生了争斗,来这里请新华人主持公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