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临舟和沈疏桐总感觉哪怪怪的,不过这都不重要,能顺利离开自然是最好的。
为防止对方背后偷袭,运粮队伍先行出发,谢临舟和沈疏桐断后。
永州知府自始至终都保持着那个姿势站在门口,目送着每一个人的离去。
可当沈疏桐经过他身边时,他却突然开口了:
“沈娘子,一路走好。”
谢临舟的小暴脾气瞬间被点燃了,本来都走出一段距离了,又被气得跑回来虚空踹了一脚。
“你丫的诅咒谁呢?你才一路走好!”
——————
谢临舟越想越觉得有问题,那永州知府整个人阴森森的,大清早的跑这么远过来就是为了咒沈疏桐一句?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何必提前焦虑。”
现在沈疏桐也可以做到仅靠一眼就明白谢临舟在想什么了,她用下巴点了点前方:
“这地方应当都属于远郊了,荒山野岭的怎么这么多人。”
谢临舟这才注意到四周的情况,他们已经出了永州城,再翻一座荒山,就能到达临昌了。
很奇怪!
这山光秃秃的,明显未经开发,如今更是深秋大降温,他们走的这一侧是迎风面冷得很,怎么会有这么多百姓在此处滞留?
“宋七,你去问问他们为何在此,临昌距此处还有多久的脚程。”
“得嘞!”
宋七从行囊中拿出几块干粮,打探消息总得拿出点诚意。
“大爷,别害怕我们就是路过,这干粮您拿着,哎呀别跟我撕吧了,给孩子的给孩子的。”
沈疏桐第一次对东北话的感染力有了实感,后两句话是她在云京谈生意的时候经常说的,倒让宋七给学会了。
“大爷,你们是哪里人啊,这么冷的天怎么住山里啊?”
老大爷将孩子护在怀里,一脸警惕地盯着运粮队伍:“关你们什么事,赶紧走!”
行吧,这个问题不愿意回答,那换一个。
“我们也是第一次来这边,不太认识路,想请问一下此处距离临昌还有多远?”
此话一出,方圆几里挖野菜、摘果子的百姓全都停下手中的动作看着宋七,每个人的眼中都充斥着冷漠和警惕。
事实证明,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这个道理还是有用的。
老大爷听了这个问题眼中的警惕更甚,他想将干粮还给宋七,低头一看,孩子吃的连渣都不剩了。
他懊恼地拍了一下孩子的头:“饿死鬼投胎的,就你嘴快!”
老大爷无奈,看了看宋七一行人,最终还是开口了:
“看在这两块干粮的份上我提醒你们一句,临昌去不得,绕路吧。”
说完就急着带孩子走,任凭宋七再说什么都不肯透露更多信息。
“行了宋七,回来吧。”
谢临舟打开地图,他们此次粮运是个紧急任务,队伍中的大多数人又不会武功,能规避风险最好还是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