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够轻鬆钻透半尺厚钢板的蒸汽钻床。
有能够將数吨重的炮胚,加工得光滑如镜的蒸汽车床。
还有能够雕刻出精密膛线的蒸汽鏜床。
这些在过去,需要数十名顶级工匠,费数月时间,才能勉强完成的工作,现在,在蒸汽工具机的帮助下,只需要几天,就能以更高的精度,完成。
整个厂房,都迴荡著蒸汽的嘶吼声,和钢铁的摩擦声。这在文人雅士听来,是刺耳的噪音。但在陈平川和全伯的耳中,却是天底下最美妙的音乐。
全伯,这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几乎是以工坊为家。他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眼窝深陷,头髮也白了大半。但他的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里面燃烧著一种近乎疯狂的执著和热情。
他带著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地奋战。
在陈平川的指导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从合金钢的配比,到炮管的整体铸造,再到最核心的后膛闭锁结构。每一次失败,都意味著从头再来。但他们,没有一个人放弃。
因为他们知道,在遥远的辽东,有数十万的袍泽,正在等著他们,送去能够决定胜负的利器。
终於,在距离皇帝给出的三个月期限,还剩下十天的时候。
第一门样炮,成功地製造了出来。
那是一个真正的钢铁巨兽。
通体由乌黑的合金钢铸造而成,炮身长达四米,口径达到了惊人的120毫米。炮管內部,雕刻著十二条精准的右旋膛线。而它最引人注目的,是位於炮身尾部的,那个结构复杂而精巧的楔式炮閂。
只需要一名炮手,转动摇杆,就能在几秒钟之內,打开或关闭后膛,完成炮弹的装填。
这,就是大夏的第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火炮。
当它被缓缓地推出工坊,沐浴在阳光之下时,所有参与製造的工匠,都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他们知道,自己创造了一个奇蹟。
京郊,西山皇家靶场。
这门刚刚诞生的“战爭之神”,被数十匹健牛,艰难地拖拽到了这里。
陈平川亲临现场。他身后,站著赵康、李岩等所有军机重臣。他们都想亲眼见证,这门传说中,能决定国运的神炮,究竟有多大的威力。
全伯亲自担任总指挥。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目標,正前方,两千米,山壁靶!”
两千米,也就是四里地。这个距离,已经超出了在场所有將领的认知。他们最精锐的斥候,也只能在这个距离上,勉强看清人形的轮廓。用火炮去打四里外的目標?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装填!”
隨著全伯一声令下,四名炮手,立刻开始忙碌起来。
一名炮手,迅速地转动摇杆,打开了炮閂。
另外两名炮手,合力將一枚重达四十斤的开弹,塞进了炮膛。
最后一名炮手,则將一个丝绸包裹的发射药包,紧跟著送了进去。
“闭锁!”
炮閂被迅速地关闭。
“测距!校准!”
炮手们通过炮身上,一个结构精密的象限仪和瞄准镜,开始快速地计算射击诸元,调整火炮的射角和方向。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用时不到半分钟。
在场的所有人,都看呆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快捷高效的火炮操作。
“准备完毕!”
全伯深吸一口气,转向陈平川,用眼神请示。
陈平川点了点头。
全伯猛地挥下手中的令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