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牵招前往长安期间,贾诩亦自陈仓回到了长安。
一听要去洛阳还要回到董卓麾下,贾诩当即惊呼:“皇叔,何人害我?”
刘备顿时脸一黑:“文和,何出此言啊?难道我还会害你?”
许攸自知所献之策会引起贾诩不满,便自请为刘备游说刘祥刘巴父子入关中,并未与刘备同回长安。
低头想了一阵,贾诩打了个哈哈,又向刘备行礼致歉:“原来是皇叔之意,是我方才误会了。”
虽然这么说,但贾诩另有猜测。
贾诩很清楚,刘备的战略重心一直都在雍州,否则当初废立之事结束后就不会返回长安了。
若要留在洛阳,又何必回长安。
结果。
追杀袁术回来后,刘备就改了战略重心。
这要没人献策,贾诩绝对不信。
以贾诩的智慧,其实能看出刘备择雍州为战略中心所面临的困境。
然而对贾诩而言,苟命才是最重要的。
贾诩可以笃定,若刘备以雍州为战略中心,未来三十年雍州都能安稳。
至于三十年后,天下大势会如何发展,贾诩并不关心,因为那个时候大概率已经驾鹤西去。
儿孙自有儿孙福,身后事又何必去顾及?贾诩就跟牙膏一样,挤一点才会出来一点。
而今刘备将战略重心自雍州改为洛阳,贾诩亦能猜到刘备的意图。
然而刘备这个意图,却跟贾诩的趋利避害的人生哲学是相悖的。
昔日为什么要弃董卓而归刘备?
不就是认为跟着董卓去洛阳太危险吗?
而今刘备亦要去洛阳这个是非之地,还要让贾诩暂时回到董卓麾下,以贾诩的生存哲学分析:跑路最安全。
“文和。”刘备温润而笑,只是这笑容看得贾诩有种汗毛竖起来的错觉。
“皇叔,能否换个人?”贾诩还想再争取。
陈仓躺着多舒服啊,何必非得去洛阳跟人斗?
洛阳那都是群什么人?
一个人八百个心眼儿,一堆人都就是八千八万个心眼儿。
要么以武力压得对方没心眼儿,要么以智力让对方不敢胡思乱想。
贾诩没有武力只有智力,可智力是要耗费精神的,贾诩不想耗费精神,只想躺平。
“文和可以举荐,只要能胜任的,我都听文和的。”刘备温润如旧。
刘备麾下虽然猛将是越来越多了,但谋士却只有大小猫几只。
许攸为躲贾诩去了江夏未归,简雍、阎忠、梁衍、杨阔只能处理政务,荀攸还在担任河东太守。
除了贾诩,暂无一人能替刘备谋划。
贾诩亦是不甘心,一连给刘备举荐了十几个雍凉俊杰,刘备都一一记下,然后让陈到将名单给简雍,让简雍去征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