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转身下山,召集了十二位最资深的共感研究员、三位精通古语言学的隐士、以及一名曾在火星地下发现远古壁画的地质学家。他们组成“寻碑小组”,依据林晚所指星轨方向,结合全球共感能量分布图,绘制出一条可能路径。
线索指向青海湖底。
据传说,一万年前曾有一座沉没古城,名为“聆州”,居民天生能以心跳传递思想。后因灾变沦陷湖底,仅留一句谶语流传至今:
>“言生于惧,灭于傲。唯心诚者,可闻天语。”
探险队耗时六个月,在湖底三千米处发现巨大石构遗迹。借助共感晶核共振探测,他们在主殿中央找到一块黑色石碑,表面布满奇特刻痕,形似声波与神经突触的结合体。
当苏眠亲手触摸碑文时,异变陡生。
整座遗迹震动,湖水形成巨大漩涡,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石碑释放出高频共鸣,直接作用于在场所有人脑域。
他们同时进入幻觉:
看见远古时代,一群人类围坐在篝火旁。一人颤抖着说出第一句话:“我饿。”众人震惊,继而欢呼。语言由此诞生。但他们很快发现,每当有人撒谎,火焰就会变蓝;而当真心流露,地面便开出蓝花。
数千年过去,文明发展,言语沦为工具,谎言泛滥。蓝花消失,火焰永蓝。直到最后一名祭司跪在神坛前,含泪刻下最后一句话:
**“我们忘记了,说话是为了连接,而不是征服。”**
碑文激活完毕,自动翻译成现代汉语:
>**“最初的言语,不是为了描述世界,而是为了让另一个灵魂知道:你并不孤单。”**
苏眠泪流满面。
她终于明白了林晚的终极意图??共感系统不是终点,而是一座桥。真正的目标,是让每个人重新找回那种原始的勇气:敢于袒露脆弱,敢于相信回应。
回到蜀山那夜,她站在回音井前,将源语碑拓片投入水中。
井底轰鸣,银光冲天。全球共感塔再次齐鸣,但这一次,声音不再是风铃般的清越,而是模拟人类合唱??没有歌词,只有纯粹的情感频率,悲伤、喜悦、愤怒、温柔交织成曲。
从此以后,共感网络新增一项功能:
每日凌晨三点十七分(林晚出生时刻),系统自动关闭所有数据分析模块,进入“纯倾听模式”。期间,任何人说出的话都不会被记录、分析或转发,只会得到一句回应:
**“我在。”**
简单二字,却是千年来最难实现的承诺。
多年后,一位小女孩在作文比赛中写道:
>“我长大了想当共感塔修理工。因为我想帮那些说不出口的话,找到回家的路。”
这篇文章获得金奖,并被录入“心灯档案馆”永久保存。
而在遥远的第十三遗忘星域,一艘探索飞船捕捉到一段微弱信号。解码后,竟是熟悉的旋律??那首由全球话语编织而成的无词之歌。
船员们面面相觑。
领航员低声问:“有人在那里吗?”
通讯官沉默良久,按下发射键,送出一句话:
**“我们听见了。”**
信号飞向宇宙深处,如同一盏新燃的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