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西游:长生从拜师镇元子开始 > 第188章 妖氛捲地暗淮流46k(第4页)

第188章 妖氛捲地暗淮流46k(第4页)

“尔等所为,不啻割肉饲虎,实为助紂为虐。此等行径,上干天和,下违国法。再者,依尔等所言,那怪每餐需二百余人,这等勾当想必已非初次。即便在这东都,这批人怕不是你们的第一批,也不会是最后一批。“

李修安忽想起了前世的那句话:坏人的绞尽脑汁,不如蠢人的灵机一动。

赵礼等人面如土色,唇齿微动,终未敢辩。

李修安冷然道:“贫道不欲亲手取尔等性命,但须將尔等交付东都有司发落。至於汝家老爷,待此间事了,贫道自会揭举其罪。“

正所谓世俗事当依世俗法。究竟法外容情,抑或铁律难违,皆由官府乃至长安圣裁定夺。

言毕,李修安取绳作法,將眾差役缚作一串。又与溪明及被救眾人交代明白,隨即施展袖里乾坤的神通,將眾官差连车带马尽笼入袖中。

而后身形一晃,五行遁法乍起,转眼已返东都城外。

李修安遂於城外静坐调息,待天色破晓,打算先將这伙官差送交官府发落,

被救眾人则暂安置玄元观休养。待诸事安排妥当,便不再耽搁,直往泗州、盱眙之地亲探究竟。

正是:妖氛捲地暗淮流,浊浪连天困泗州。

欲问龟山沉劫事,且看真修渡厄舟。

毕竟这番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amp;gt;

“然菩萨与张果老早识其奸谋,当场道破。张果老笑谈间命坐骑驴儿上前饮水,那神驴俯首一吸,竟將两桶五湖四海之水饮尽。“

“水母又惊又气,却无可奈何,只得依约罢手。“

“待菩萨与张果老离去后,水母检视水桶,见桶底竟余数滴残水,当即泼向脚下盱眙。不料泗州地势低洼,水流尽注该城,险遭灭顶。幸菩萨察觉及时,以钵孟收水,勃然震怒,谓此怪恶性难改,遂命小张太子率四大神將擒妖,锁於江淮岸边的八角琉璃井下。“

李修安听罢,暗自沉吟。虽二说迥异,却皆非空穴来风。他心忖:若第一传闻为真,那水母所吐“宝珠”,恐非寻常之物,当是一颗玲瓏內丹,与当年黄袍怪被猴兄弟誆去的舍利玲瓏內丹同类。

那怪必然运炼了很久,用猴子的话说便是:这件物不知打了多少坐工,炼了几年磨难,配了几转雌雄,炼成这颗內丹舍利。

此內丹若是凡人吞下肚去,即便不能飞升成仙,亦能延年增寿许久。那怪因而狂怒,也在情理之中。

至於第二个传闻也许亦非空穴来风,但甚有可能是另一件事,被不明真相的百姓混淆,误认成了水母娘娘传了开来,盖因李修安曾二度拜访过西海,从西海龙王敖闰那里得知,这淮瀆的河神却也不是別人,正是那涇河龙王的第一个几子——小黄龙。

至於洪泽湖的湖神李修安亦听那敖闰提及过,叫甚么洪泽湖君,记得乃是一条真龙,故不太可能是那水母娘娘。

思及此,李修安推测那乌廷玉或尚在人世,復问道:“可还有那乌廷玉的消息或传闻?既知这泗州、盱胎將有灭顶之灾,城中百姓怎得不逃走,反坐以待毙?”

“再者,泗州、盱眙虽在菩萨脚下,然四周皆有邻州,何以偏要远赴千里外的东都掳人祭祀?此其中又有何讲究?“

赵礼略加思索,惶恐答道:“听闻乌廷玉乃前任泗州刺史公子。自水母娘娘扬言水淹二城,那位刺史惊惧自尽,乌公子则不知所踪。“

”至於活祭,实属无奈。若不如此,盱眙、泗州恐成泽国,不復存焉。“

言至此,他神色黯然,低嘆一声:“真人有所不知。自水母娘娘脱困、水猿大圣挣脱束缚,二城面临双重灾劫,祸患之烈前所未有。连菩萨所在的静乐城亦被洪水围困,时有淹没之危,何况泗州?“

“我等揣测,菩萨正全力降服水母娘娘,一时无暇顾及水猿大圣。遂不得已出此下策,暂延时机。那怪饱食后便归沉寂,换得片刻安寧,吾等方得苟全性命。”

“之所以远赴东都,皆因水母娘娘曾放话:四周城池谁敢收容或放行泗州、

盱眙之人,定教其城同化水泽。俗语云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邻州皆恐引火烧身,纷纷紧闭城门,禁我州民径过。“

“那淮涡水怪近来胃口愈大,一餐需二百人。泗州境內的罪囚、流民、乞儿早已祭尽,不得已才千里迢迢来东都密捕人丁。因吾等皆是正经官差,持有公文令牌,明面借公务为名,守城官兵不敢细究,方得成行。”

李修安闻言道:“原来如此。“

虽已大致明了盱眙、泗州情状,李修安心头仍縈绕几分疑惑:前番往西海借分水珠时,曾隨敖摩昂出海擒妖,於沔水巧遇天降马灵官。而今江淮下游之祸远甚往昔,为何竟不见天神下界驰援?

莫非並非玉帝纵容,实乃劫数使然?

原本的西游中,猴子曾至盱眙求请大圣国师王菩萨相助,从菩萨寥寥数语中可知,最终正是菩萨与其徒小张太子降服了水猿大圣与水母娘娘。

不过,诚如前言:一啄一饮,莫非前定;诸多因果在不经意间早已悄然转变,唐僧师徒如此,除却溪明,眼前这些官差又何尝不是?

思绪及此,李修安忽生一念:此番巧合巧遇,莫非与溪明有所关联?这念头如电光石火,倏忽而逝,毕竟毫无根据。

然无论如何,李修安自忖终须亲往一探。

李修安心意既定,那赵礼等人哀告:“真人明鑑!吾等愚昧,有眼无珠,冒犯仙威,罪该万死。然实是身不由己,万望真人念在吾等为泗州、盱眙苍生计,

饶恕死罪。回去后定稟明老爷,永绝此等行径。“

李修安眸光微凝:“听你此言,你家老爷莫非便是当今泗州刺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