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一批年轻有干劲,熟悉政务流程,却又因资历尚浅而未被各方势力过多渗透的官员。
让他们先对这些奏本进行初步的阅读、筛选、分类。
将最紧急,最重要的标识出来。
甚至,可以附上简单的处理意见或相关背景资料,形成“票拟”的雏形。
最后,再由他来进行最终的审阅、批红、定夺!
如此一来,效率必将大大提高!!
他只需把握大方向和关键决策,不必陷于琐碎事务的泥沼。
责任也得以厘清。
具体事务,由这些属官提出建议,他来做最终决断,功过皆有依据。
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借此机会,培养一批属于自己的,熟悉政务的班底,逐步在中书省,这个胡惟庸的铁桶阵里,打入几颗钉子!
思绪既定,叶凡睁开双眼,眸中已是一片清明和决断!
他提起笔,在一张空白的宣纸上飞快地写下一份名单。
上面罗列了翰林院、六科廊以及各部主事、员外郎中,一些他通过往日风闻观察,查阅档案,认为品性才学尚可,且背景相对简单的官员名字。
人数不多,约七八人。
“来人。”
他沉声唤道。
一名一直在门外候命的属官应声而入,躬身听令。
此人,正是昨日被叶凡提拔起来暂代工房主事的李信。
此刻脸上带着敬畏与谨慎。
叶凡将名单递给他,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持本相手令,即刻去名单上所列各部、院衙门,将这几名官员请来中书省。”
“就说本相有政务需他们协理。”
李信双手接过名单,快速扫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名单上的人,品级都不高。
最高不过从五品。
且多是在清水衙门或不太重要的职位上。
但他不敢多问,立刻躬身道:“下官遵命!”
随即快步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