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里,类似的一幕,发生在大明的全国各处。
无数有志之士,在看完朱闲的论学文章后,纷纷惊为天人,连夜收拾行李,奔赴京城。
就为了能与朱闲一见,甚至是拜入朱闲门下。
与此同时,皇宫中。
朱元璋端坐在高位,满意的翻阅着奏折。
这些全是在上报民间的情况。
在朱闲的名声传扬开以后,各地官员都在上报,有许多读书人前往应天府。
要知道,按现在户籍制度的严厉程度,这可并非小事,并且读书人一向是备受优待的,即便是天子,都不得不重视自己在士林中的口碑。
如今一大批读书人蜂拥而至,各地地方官当然会紧急上报,并且严密监控。
这时,殿下朝臣群立,李善长出列说道:
“陛下,突然间涌来这么多人。。。。。。恐怕容易生事,不如加以禁止呢?”
朱元璋闻言,却是蹙眉说道:“为何要禁止?大家都是怀揣着求学的心,为朱闲而来,有什么好禁止的?”
这些读书人前来,势必会给朱闲的声望再添一把火。
自己哪能在这时泼朱闲的凉水。
这李善长,也太不懂事了些。
听到这话,李善长只好苦笑着退下了。
朱元璋接着翻阅那些奏折,心情就像是在看爽文似的。
简直太痛快了。
这可是咱亲自发掘的人才。
刚一出世,竟然就让这么多士子闻名而来。
上天真是眷顾大明!
随后,他看完了这些奏折,便抬头对朝臣说道:“正好朱闲的婚礼就在后天,你们安排下去,可以让大家前来观礼。”
如今,正是天下读书人来京之时。
在这时,举行一场浩大的婚礼,也能让天下读书人知道,朱闲在大明,究竟是怎样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