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路的第10师正面强攻,战士们踩着镇外的稻田冲锋,英军的机枪从镇内的碉堡里射出火舌,稻田里的水被染成红色。第10师调来重炮,轰击镇内的碉堡,将其一一摧毁,战士们趁机冲进镇内,与英军展开巷战。
至傍晚,瑙丘镇被攻占,英军残部向印度边境逃窜,第1-10师随即展开追击。
6月26日·印缅边境拦截战
逃往印度边境的英军残部约1000人,他们沿着恩梅开江流域的小道前进,试图进入印度阿萨姆邦。第1-10师联合克钦族部落武装,在边境的一处渡口设伏。
渡口的江面上只有一座简陋的木桥,英军要进入印度,必须经过这座桥。第5师的战士们埋伏在桥两侧的山林里,克钦族武装则在江对岸巡逻,防止英军渡江。当英军抵达渡口时,第5师的重炮突然开火,炸毁了木桥,英军顿时陷入混乱。
战士们从山林里冲出,用步枪和手榴弹袭击英军,克钦族武装也从江对岸开火,英军腹背受敌,西处逃窜。至中午,英军残部被全歼,无一漏网,印缅边境的通道被完全封锁。
6月28日·缅北山区肃清
缅北山区的零星英军残部被彻底肃清,第1-10师在山区的15个村镇设立了临时据点,协助当地平民重建家园。战士们与克钦族民众一起修复被炸毁的桥梁和道路,发放粮食和药品,不少克钦族青年主动报名参军,加入清剿残敌的队伍。
任务完成度:第1-10师100%完成任务,肃清缅北山区的英军残部,控制印缅边境渡口,协助当地平民重建家园,巩固了对缅北的控制。
三、苏然的内政与后勤部署
曼德勒治理
6月27日,苏然在曼德勒皇宫召开会议,宣布成立“曼德勒军政委员会”,由第11师师长兼任委员会主任,吸纳缅甸本地官员、商人、宗教领袖加入,负责城内的治安、民生和重建工作。
苏然在会议上强调:“曼德勒是缅甸的文化中心,我们要保护好这里的文物和古迹,尊重缅甸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军政委员会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城内的水电供应,开放学校和医院,让平民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军政委员会随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组织工兵修复城内的电力设施,至6月28日,曼德勒的主要街道恢复供电
-开放3所医院,为平民提供免费治疗,医疗队深入社区,为居民接种疫苗
-修复被战火损坏的学校,安排教师返校,准备开学事宜
缅北后勤保障
为保障缅北山区的物资供应,苏然调派了200辆卡车,从曼德勒运送粮食、药品和弹药至克钦邦。运输部队穿越崎岖的山路,克服瘴气和暴雨的影响,将物资及时送到前线和各个村镇。
苏然还下令在克钦邦建立5个兵站,储存粮食和弹药,为驻守山区的部队提供补给。兵站的工作人员由当地的克钦族民众和我军战士共同组成,他们一起搬运物资,维护设施,加强了军民之间的联系。
战果统计
-各部队任务完成度:
-第11-20师、31-40师、111-120师:100%(攻占曼德勒全城,肃清城内残敌,保护文物)
-第1-10师:100%(肃清缅北山区残敌,控制印缅边境,协助平民重建)
-缅甸被占领土地面积:100%(全境约50万平方公里均被控制)
-我军所有控制区占世界面积比例:5。2%(累计控制约770万平方公里)
6月28日夜,曼德勒皇宫的灯光重新亮起,照亮了广场上庆祝的人群。苏然站在皇宫的露台上,看着城内的万家灯火,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占领缅甸只是第一步,如何治理好这片土地,赢得民心,才是更艰巨的任务。参谋总长递来一份战报,上面写着各部队的伤亡情况,苏然默默看完,提笔在战报上写下:“安息吧,英雄们,你们的牺牲换来了和平。”
本章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