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星云对接指挥中心的屏幕突然分崩离析。张叙舟盯着分裂成两半的星图,指腹在银簪的月纹凹槽里攥出冷汗——蓝星第7个穿透符中继器与α星系节点的对接轨迹,像被无形的剪刀剪开,0。8光年的偏差在屏幕上拉出刺眼的红线,每扩大1光年,护江力的数值就被时空曲率拽着下坠10点,138430→138380→138300,警报声里混着青铜镜的嗡鸣,镜中α星系的星轨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扭曲。
“是时空曲率的‘透镜效应’。”苏星潼将三星堆金杖横在双镜之间,杖头投射的全息图里,蓝星与α星系的时空曲面像被挤压的肥皂泡,“我们看到的星轨是‘折射像’,真正的节点藏在曲率背后——就像筷子插在水里,看着弯了,实际得算折射角才能摸到。”她突然指向屏幕角落祖父的笔记残页,“这里记着‘双星系校准口诀’:‘银簪定中,铜镜测曲,两仪归位,偏差自除’。”
观战区的“跨星云对接”首播瞬间涌入5亿人次。紫金山天文台的团队实时上传“曲率补偿公式”,演算过程中突然发现,公式里的“时空常数”竟与银簪星纹的间距完全吻合;α星系观测站的华裔研究员发来紧急通讯,他们的星脉校准仪显示,偏差源头的能量频率,与张叙舟家传的“道源指”振动频率一致。“我孙子玩积木总对不准!”甘肃王栓柱举着手机冲进镜头,他用两块魔方模拟双星系,旋转其中一块的73度角时,错位的色块突然严丝合缝,“转对角度就成了!”
善念值在64。5亿处掀起巨浪,64。6亿→64。7亿。张叙舟突然想起1992年祖父的“镜中戏”——老人用两面铜镜反射阳光,调整角度时,光斑在墙上组成完整的星图。他猛地将青铜镜斜置73度,镜中α星系的扭曲星轨突然矫正,与银簪投射的蓝星轨迹在半空交汇,形成的“曲率补偿线”上,每个节点都标注着精确到0。01光年的修正值。
但反转来得猝不及防。当校准仪按照修正值调整时,对接偏差非但没缩小,反而扩大到1。2光年。青铜镜的镜面突然浮现出细密的裂纹,裂纹里渗出的墨蓝色煞力,正篡改着曲率数据——这是暗星云煞力场的“最后反扑”,借时空扭曲伪装成“校准信号”,想将中继器引入黑洞引力范围。护江力再跌120点,138300→138180,屏幕上的α星系节点开始闪烁红光,像濒死的星辰。
“用‘双脉合指’破局!”张叙舟的道源指与苏星潼的金杖残片突然共振,指尖的金纹顺着银簪爬向青铜镜,裂纹处的煞力在双脉能量中瞬间凝固。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七岁那年,祖父教他用两根手指校准望远镜,说“单眼看会偏,双眼看才准”。此刻,他与苏星潼的能量在双镜之间织成金色网络,将煞力篡改的虚假数据筛出,真正的α星系节点坐标突然在网中亮起,像被拨开云雾的晨星。
α星系的符文使者(一团流动的蓝光)突然发出高频共鸣,它携带的星脉校准仪与银簪对接的刹那,屏幕上的偏差数值疯狂缩减:1。2光年→0。5光年→0。1光年。当最终数字定格在“0。03光年”(安全阈值内)时,护江力的指针像挣脱束缚的火箭,138180→138350→138650(+470点),双镜投射的星轨在半空组成发光的“∞”符号,象征着蓝星与α星系的能量循环终于贯通。
使者的能量波动转化类语言时,全场瞬间寂静:“你祖父的校准口诀,与α星系的奠基咒语完全一致——‘道源为轴,两仪为轮,跨星为桥,共生为魂’。”它展示的史前石碑拓片上,刻着与张叙舟家传银簪相同的月纹,“他不仅来过α星系,还是节点的设计者之一。”
观战区的善念值冲破64。8亿,王栓柱的首播画面里,他孙子用蜡笔在对接成功的星图上画了条金色的桥,桥两端分别站着举银簪的张叙舟和发光的使者。“爷爷说,星星和人一样,认亲。”这条带着奶气的留言,被1亿用户点赞置顶。
夜幕降临时,双镜投射的星轨仍在指挥中心的穹顶旋转。张叙舟摸着银簪上与α星系石碑同源的月纹,突然懂了这场对接偏差的深意:时空的距离从不是鸿沟,是筛选“同频者”的试金石——就像祖父跨越光年留下的密码,终在双脉合指的瞬间,让两个星系的心跳,共振成同一个频率。
作者“张宗弘”推荐阅读《岷江神工》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