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我讲烛影斧声,赵光义你哭什么? > 第174章 咱大明怎么迁都去北平了(第4页)

第174章 咱大明怎么迁都去北平了(第4页)

>“本书不属于我,也不属于任何时代。

>它属于那个在雪夜里抄录《论语》被判刑的老教师,

>属于那个把六四报纸藏进奶粉罐的母亲,

>属于那个在课堂上因提问‘为什么地图上没有台湾省’而被处分的学生,

>更属于所有曾在深夜独自搜索、却被弹窗警告‘该内容违反相关法规’的普通人。

>

>我们不是要颠覆谁,只是想问一句:

>如果历史必须由胜利者书写,那失败者的痛苦,该由谁来记住?”

书稿交付印刷厂当天,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没有自报姓名,只说了一句:

“昭老师,您父亲当年没烧完的日记,我们找到了。藏在一本《毛泽东选集》的夹层里,用米汤写成,显影剂是……眼泪。”

电话挂断。

我站在仓库中央,四周是数千个贴着标签的木盒,每一个都承载着一段不肯消逝的记忆。檐下铃铛轻响,风穿过敞开的门,吹动墙上尚未完成的地图。

我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明天仍会有删帖、封号、失踪与恐吓。会有更多人选择沉默,假装一切如常。

但我同样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可逆转。

就像春天的第一缕融雪,看似微不足道,却注定汇成江河。

我拿起笔,在新一页稿纸上写下:

“今天,又有三个人来找我。

一个是退伍老兵,带来半截战地日记,纸页上血迹斑斑;

一个是中学历史老师,偷偷录下了教材编写会议的录音;

还有一个十岁男孩,抱着一台老式收音机,说他爷爷临终前叮嘱:‘等信号再响一次,就交给穿灰外套的人。’”

笔尖不停:

“他们走后,我打开收音机,调到短波频段。

杂音中,隐约传来一段旋律??是小学音乐课本里的那首练习曲。

但这次,频谱分析仪显示出清晰的人声叠加:

‘1967年冬,成都武斗,死亡人数逾三千,埋尸地点……’”

我停下笔,望向窗外。

晨光正洒在那个小女孩留下的画上。白发老人依旧伏案疾书,而墙上的文字,已蔓延至整片天空。

远处,又一座共鸣塔亮起微光,如同星辰落地。

我轻声说:

“来吧,让我们一起,把那些被抹去的名字,

一个一个,

还给他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