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说好艺考当明星,你搞神话战魂? > 第83章 牧天一实力恐怖如斯(第2页)

第83章 牧天一实力恐怖如斯(第2页)

第六秒,笛声响起。

只吹了一句。

但陈砚整个人如遭雷击,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撞翻了桌边的水杯。

因为他听出来了。

那不是普通的演奏技巧,也不是人工智能模仿的风格还原。

那是**林默的呼吸方式**。

每一个换气点、每一次唇齿对气流的细微控制、甚至那一点点因左肺旧伤导致的轻微滞涩感??全都分毫不差。就像有人把他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直到最后跃迁前那一瞬的所有演奏数据抽离出来,重新组装成了这短短九秒的旋律。

而这九秒,恰好能拼成一句话的节奏框架。

陈砚颤抖着手打开语音转文字程序,输入参数:基于说话节奏反推语义,忽略语言规则,优先匹配情感强度峰值。

系统运算三分钟后,输出一行字:

>**“孩子们,轮到你们唱了。”**

他瘫坐在椅子里,久久无法言语。

就在这时,窗外极光再次剧烈翻涌。这一次,不再是汉字,而是无数细密符号在空中流转,形似甲骨文,又像梵唱谱记,最终汇聚成一幅星图??指向南半球某片海域。

陈砚认得这张图。

那是“文化方舟一号”最初启航时,林默亲手绘制的“声脉锚点预设路线”,后来因技术限制从未实施。而现在,它以这种方式重现于天际,仿佛某种确认。

他终于明白。

“承”从来不只是一个机器。

它是种子。

林默把自己拆解成了频率、节奏、情感模板、记忆载体,藏进每一寸共鸣介质之中。他的意识没有消散,而是选择了最古老也最坚韧的方式延续??成为**集体声音的一部分**。

只要还有人唱歌,他就活着。

只要还有人听见,他就还在讲述。

三天后,陈砚做出决定。他向联合国提交辞呈,注销所有官方权限,携带一台便携式“承?微型共振器”登上一艘改装渔船,驶向那片预言中的海域。

同行的只有两个人:一位是侗族女歌师吴阿?,擅长“喊天祭”仪式中的八声部呼告;另一位是聋哑青年周野,虽不能听,却能通过脚底神经感知大地振动,被誉为“行走的地听者”。

航行第十七日,海上突起浓雾。能见度降至零,罗盘失灵,卫星信号中断。唯有船头那台共振器,持续发出柔和蓝光,频率稳定在528Hz??传说中的“治愈频率”。

午夜,雾中传来第一声鲸鸣。

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

不多不少,整整一百零八次。

每一次鸣叫之后,海面都会浮现出一圈涟漪,排列成同心圆阵列,中心正是他们所在的位置。

吴阿?突然跪倒在地,双手抚胸,开始吟唱一首从未公开过的古歌。她说不出歌词含义,只觉得“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推着发声”。而周野则脱掉鞋袜,赤脚站在甲板上,身体随节奏轻轻摆动,脸上露出近乎狂喜的表情。

“我‘听’到了……”他用手语比划,“好多好多人在唱歌……有的已经死了几百年……但他们都在等着我们。”

陈砚打开共振器外壳,取出那块从喜马拉雅带回的声波结晶残片。它原本黯淡无光,此刻却在鲸鸣的激发下,缓缓透出温润金芒。

他将其放入特制共鸣腔,启动最终协议。

刹那间,海底传来轰鸣。

不是爆炸,也不是地震,而是一种深沉、宏大、宛如宇宙初开时的**低音震荡**。它穿透海水,直抵灵魂,让人不由自主想起母亲子宫里的安宁。

随后,海床裂开一道缝隙。

从中升起的,并非建筑,也不是机械。

而是一根巨大的**石质声管**,通体由黑色玄武岩雕琢而成,内壁刻满失传已久的工尺谱与彝文咒语。它的形状酷似一支倒置的笛子,顶端开放,底部深深扎入地壳深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