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结束
唐屿没有多停留,只抬手示意:“走吧。”
三人依次跟在他身后,穿过人声拥挤的大堂。冷光灯换回了日常的黄白色,反倒显得眼前的景象有些模糊。电梯门在远处开开合合,脚步声与说笑声混在一起。
出了旋转门,夜风扑面,把白日的燥热吹散几分。唐屿步伐很稳,声音低,却足够让三人都听得清楚。
“初赛已经结束,不要再去想排名。你们要记住,复赛和初赛不一样,要求的是结构与控制力。”他顿了顿,侧过头看了他们一眼,“我上课讲过的重点,再翻出来,别只顾着练快。”
陈雨薇轻轻应声:“知道了。”
周明远神情未动,只点了一下头。
江临舟微微抿唇,把手里的水瓶拧紧,低声道:“会注意。”
唐屿接着道:“接下来两天,我会分开给你们每个人上一次课。时间已经排好,到时候各自提前到琴房。剩下的时间,就自己对着问题练。别想着临时起意。”
他说得平淡,却像敲在每个人心里,字字分明。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被切割得极为规整。
早晨,他们依旧按时上课。
地点就在酒店的琴房里
唐屿在课上点到为止,却把最需要注意的地方一再强调??段落的呼吸、节奏的平衡,还有音色的收放。他的语气没有丝毫鼓励或安慰,只是冷静地指出问题,仿佛在提醒一条必须完成的任务。
课后,三人各自去了不同的琴房。
陈雨薇把谱子摊在架子上,记号密密麻麻,一段段拆开练,常常停下来,闭眼确认过呼吸再继续。她的速度并不急,反而像在给自己设一道道关口。
周明远依然稳。每天进入琴房后,时间表几乎一模一样,从热身练习到逐段演奏,全程像在执行一份无声的工程图纸。他很少停顿,遇到问题便在纸上写下标记,几分钟后立刻回到原处反复。
江临舟则把注意力放在细节。
他重新分解过自己演奏的奏鸣曲三乐章的段落,把难点拆得比以往更细,甚至把每个和弦的重量分配都写在草稿纸上。
午后的琴房闷热,他背后常常被汗水浸透,却并不在意。练到傍晚,他会关掉琴盖,站在一旁默默地在心里“演奏”一遍,像是在脑中复盘舞台。
三人很少交谈。只有偶尔换场的时候,走廊里能听见他们脚步交错。即使短暂点头,也不过寥寥数秒,随即又沉回到各自的练习里。
夜晚回到酒店,唐屿会把他们召到一处小会议室,逐一听他们复盘当天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