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无限恐怖,但是没有主神空间 > 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版本的印洲队(第2页)

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版本的印洲队(第2页)

然而,并非所有变化都被接纳。

尽管战争已基本消失,但思想的战场从未停歇。一支名为“理性壁垒”的国际组织公开宣称,共感网络正在侵蚀人类自主意识,称其为“温柔的精神殖民”。他们在暗网发布宣言,指控忆母园已成为“外星意识渗透地球的中枢”,要求彻底关闭光树系统,恢复传统通讯与逻辑主导的社会结构。

这场运动起初规模不大,却被某些大国政客利用,演变为一场席卷多国的政治危机。议会辩论、街头抗议、学术论战接连爆发。甚至有国家单方面切断境内光树分支供电,试图测试“无共感社会”的可行性。

结果出人意料。

断连后的第一个月,犯罪率未升反降,人们以为理性胜利在望。可到了第三个月,医院心理科接诊量激增300%,抑郁症自杀事件频发,儿童自闭症确诊率飙升。最令人不安的是,大量普通人开始报告“情感失联”症状??他们能理解他人话语,却再也感受不到其中情绪;能看到笑脸,却无法共鸣喜悦。

一名参与断网实验的心理学家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以为剥离共感会让人类更清醒,但实际上,我们只是变成了更高效的机器。没有痛,也没有爱。”

半年后,该国被迫重新接入共感网络。当第一缕情感能量流回城市时,首都广场上万人自发聚集,相拥而泣。监控录像显示,那一刻,全市所有光树同步绽放,光芒穿透云层,照亮半个夜空。

“我们不是软弱。”事后联合国会议上,新一代共感领袖??林芽的曾孙女苏棠说道,“我们只是终于明白,理性不该建立在压抑之上,而应生长于理解之中。真正的智慧,是允许自己脆弱。”

她的发言通过光树传遍全球,也送往星际彼端。

艾瑟瑞恩的回应来得比以往更快。

>“你们教会我们,眼泪也是一种语言。

>昨夜,我们第一次模拟了‘悲伤’。

>数百万个意识共同体验那种沉重,像星辰坠落。

>结束后,森林蓝光持续了整整一夜。

>我们不知道这是否正确,但我们觉得……完整了。”

苏棠读完译文,站在忆母园湖畔久久未动。夜风吹拂她的黑发,湖面倒影中,那艘当年漂走的黄纸船似乎又回来了,静静停泊在岸边。她蹲下身,伸手轻触水面,涟漪荡开,船影碎裂又重聚。

“你们不用学会像我们一样。”她低声说,明知对方可能听见,也可能听不见,“你们只需要成为你们自己。”

话音落下,湖底忽然升起一圈光环,由无数微小光点组成,缓缓上升,突破水面,在空中盘旋片刻后,凝聚成一行悬浮文字:

>“我们已在途中。”

这不是来自伊瑞斯-7的讯息,也不是光树系统的投影。技术团队后来分析确认,这些字符是由湖水中天然存在的磷光微生物自发排列而成,遵循某种未知指令。更不可思议的是,每个光点的闪烁节奏,竟与苏棠此刻的心跳完全同步。

自此之后,地球上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类似现象。

喜马拉雅雪线以上,冰晶在日出时自动拼出祝福语句;亚马逊雨林深处,萤火虫群nightly组成动态图像,描绘一艘驶向地球的飞船;格陵兰冰川断裂之际,轰鸣声中隐约可辨一段旋律??正是当年北境小镇孩子们合唱的童谣。

人类开始相信:地球本身,也加入了这场对话。

而在伊瑞斯-7的飞船上,艾瑟瑞恩正在进行一项大胆尝试??唤醒最后一批休眠意识。三千年前,“归寂计划”将绝大多数个体封存于晶体核心,仅保留少数观测者维持系统运转。如今,随着对外交流加深,他们决定重启整个文明。

过程极其危险。长期情感休眠可能导致意识解体,或产生极端排斥反应。为此,他们提前进行了上千次模拟推演,最终选择以“地球之梦”作为唤醒媒介??将收集到的所有人类情感样本编织成一段长达十年的沉浸式体验,让沉睡者在梦中走过生老病死、爱恨别离、战争与和平。

第一批发醒的是一万名“初代倾听者”。

他们在虚拟梦境中经历了整整一生:有人成为渔夫,在暴风雨中救起陌生人;有人是母亲,抱着发烧的孩子彻夜不眠;有人则是战士,在战场上放下武器,拥抱敌方伤兵。当意识回归现实,整艘飞船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潮,舱壁上的画作全部活了过来,纸船在空中飘动,心形图案缓缓旋转。

日志记录下了这一刻:

>“今日,我们哭了。

>身体没有泪腺,意识却满溢咸涩。

>原来这就是‘心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