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因她是女子,更因另外两位是皇子,地位尊卑有别。
“你竟觉得太子温和有礼?”皇帝忍不住再次打量下方之人:“你不怕朕降罪?”
“皇上今日召见臣女,本就不是为了问罪而来。”林若华坦然应对,目光清正,“皇上的态度,便是天下的风向。只要皇上不怪罪臣女,世人又岂敢苛责?圣意远远重于一个女子的名声。”
“……你退下吧。”最终,皇帝只是摆了摆手。
“臣女告退。”林若华躬身一礼,缓步退出。
高台之上,天子独坐。
他相信了吗?
无人得知。
走出压抑的大殿,秋日柔和的阳光映照在林若华脸上。
林若华悄悄松了口气。
无论如何,又活过了一天。
她刚稳下心神,走出不过十余步,便瞧见一位年长的宫女候在不远处。
见她出来,立刻含笑上前,行了一礼。
是上次进宫时,在皇后身边见过的人。
“林姑娘万福,皇后娘娘请你过去说说话儿。”
林若华点点头,随宫女一同前去皇后所居的坤宁宫。
一踏入殿内,不等林若华行礼,皇后便制止了她,并亲热地招手让她靠近前:“好孩子,快过来。”
还起身拉住了她的手,拉着她坐上软榻。
两人平视,中间隔着一个小茶几,茶几上还放着两碟精致的点心。
“你快跟本宫说说,昨日你到底对云儿说了些什么?这丫头,往日是铁了心,执意要嫁给皇儿。我知道,皇儿对她无意,可她怎么劝都不听。昨日赏花宴上,与你见面后突然想通了,说不愿入宫了,这是好事啊。”
皇后顿了顿,又愁道:“可她却又不肯相看我瞧中的那几家青年才俊,只说此生不嫁,要在本宫身边侍奉一辈子。这如何是好?”
皇后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同样未先提闹得沸沸扬扬的流言之事。
林若华温言劝道:“皇后娘娘莫急,若华当日不过是与朱小姐投缘,同朱小姐说了几句罢了。朱小姐知书达理,心中自有主张,绝非旁人所能轻易动摇的。她既做此决定,必是经过深思熟虑。依我看,能在娘娘身边尽孝,总比嫁入不相熟的人家,应付一大家子琐碎的事,要来得如意。”
绝口不提朱琇云的身体状况。
“哎……”皇后轻轻叹了口气,“你这孩子,倒是会说话。本宫家中本就没几口人。哥哥嫂嫂早年为了生计吃尽了苦头,后来拼命赚了些钱财,都用来给云儿治病了,他们自己却没享几年福,就先后去了,只留下云儿这么一个女儿。”
皇后的目光看向虚空中,似在回忆往事:“刚找到云儿的时候,她病得奄奄一息,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她是我亲眼看着长大的,我早就她当作亲生女儿一般疼爱。哎,算了算了,她既然不愿意,留在本宫身边,也好,本宫总能护她周全。”
皇后自知才疏学浅,教不了她什么,当时还特请了宫中女官来悉心教导。
琇云的决定,应该要比她的正确吧。
忽而又想起什么,皇后脸上阴霾一扫而空,露出温和的笑意:“对了,你的事本宫也听说了。外面那些人嚼舌根,你别往心里去。本宫看啊,你就是一个聪明又很有眼光的好孩子,选了我的皇儿。”
语气中带着满意的赞赏,对太子极有信心,也对林若华选择太子感到欣慰。
林若华:“……”
啊?重点是这个吗?
她张了张嘴,想要解释两句,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最终只能化作一个略显无奈的浅笑。
又陪着皇后说了好一会儿体己话,听她念叨了些太子幼年时的趣事,林若华才好不容易寻了理由告退出来。
刚走出坤宁宫,正想松口气,却又见一个小宫女快步上前,躬身行礼。
“林姑娘,奉主子之命,特来相请。”
而这次要见林若华的人,完全出乎了她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