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核心专家正围著一张巨大的西芒杜矿区三维数字模型图,对刚刚传达的最高指令表示不解。
胡主任,一位头髮白、经验丰富的地质勘探专家,焦急地说:“部长,让方总那边撤离是不是太早了点?我们还有时间进行勘探啊?”
胡主任指著模型图上的几个关键区域:“你看这几块核心富矿带,我们只拿到了天智系统的宏观预测,现场的活检样本还远远不够,必和必拓既然能在四十八小时內进行勘探,就说明他们带来的技术能够快速验证富矿带。”
另一位负责国际法律事务的方教授也附和道:“是啊,部长。我们现在撤离,等於將反驳的黄金时间拱手让给了必和必拓。”
“如果闹到了国际仲裁,现场採集的物理样本的证明力,永远高於基於模型的预测,我们应该让方总採集足够的样本,將所有关键区域都钉死,而不是只凭模型。”
专家们的不满和疑虑是合理的,在他们传统的认知中,数据採集的充分性是项目成功的基石,主动放弃勘探时间,在对手面前撤退,这几乎是不可想像的战略失误。
部长坐在主位上,他理解专家们的专业担忧,但这恰恰是传统思维与未来科技的认知差异。
他轻轻敲了敲桌子,示意专家们安静下来。
“各位的担忧,我都理解。但是,这个决策不是我拍脑袋决定的,我刚刚与周宇教授及其天智系统核心团队进行了充分的战略沟通。”
“周宇教授的原话是,天智系统已经完成了对西芒杜整个矿区数字构建,现场採集的物理样本,对於天智系统来说,作用已从確认事实降级为校准模型。”
“我们已经採集了足够的校准点。再多的採集,带来的数据增益是边际递减的,对最终决策的影响不足0。5%。”
“既然周教授都这么说了,我们就没必要时间做些多余的事了。”
方教授皱著眉头:“部长,这太冒险了。万一必和必拓发现的伴生稀有元素是我们遗漏的呢?到时候想后悔可来不及了。”
胡主任也附和道:“预测模型嘛,数据越多越稳妥,多测下也更保险吧?”
部长看了他们一眼,笑道:“各位,我知道你们也是一片好心,可是周教授都这么说了,我难道还去反驳吗?”
“就算我敢反驳,科技中心卫总那边会给我机会反驳吗?”
“所以嘛,咱们这次就听他们的,有问题也不用我们负责。”
胡主任后知后觉,说:“有问题周教授负责吗?”
部长一时无语。
想什么呢?
谁有那个胆子让周教授负责?
“。我说的是让卫总负责。””
“另外,我听说周教授最近要升院士了,你们在外说话还是注意点。”
“这个院士和院士之间,还是不一样的。”
胡主任和方教授面面相,顿时觉得他们差点犯了大错。
周宇这个年纪升院土,没得说,要么就是上面的意思,要么就是那群院士的想法。
因为在龙国,想要当选院土,必须由院士推荐,有些人倒是由科协推荐的,后者不用想,大概率是炮灰的待遇。
如果周宇教授是通过院士联名推荐,那意味看他在传统学术界已经获得了极高的认可,如果他是上面直接推动的特批,那他的院士身份,就等同於国家意志的背书。
无论是哪种情况,他的战略威力都远超在座的任何人。
他们很快得出一个简单粗暴的结论,周宇这次在西芒杜铁矿上有没有犯错,他们都不能说。
质疑院士,尤其是一个即將晋升的、手握战略工程的院土,无异於自找麻烦,他们的任务,就是无条件服从指令,確保方总一行人万无一失才是上策。
否则,要是真的追责,他们身为自然资源部的人,想要甩锅是不可能的。
想到这里,他俩不约而同地对视了一眼。
“咳,我认为周教授既然这么说了,一定有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