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把我们当成为来整了吧?(7k)
电话里面两三句说不清楚,周宇將卫宏邀请到了他的实验室。
“卫总,你这次可给我出了个不小的难题。”一见到卫宏,周宇就直说了。
卫宏哈哈一笑,摇头说:“这就难住你了?我不信。”
周宇:
卫总果然太熟悉他了,他想要找个藉口都不行。
“你先別著急嘛,来看看他们设计的生存舱图纸。”卫宏说著,將一个加密平板递给了周宇。
周宇接过平板,他的目光迅速锁定了月球基地人类模块化生物舱的完整设计图。他没有去关注气锁或是辐射屏蔽这些结构工程,而是直接深入到了生命支持子系统的细节。
屏幕上,生物舱被设计为一个高度集成的密闭生態循环系统,其核心是水循环净化模块、空气再生模块、食物生產模块、废弃物处理模块等。
周宇的大脑飞速运转,他那对技术的解构天赋瞬间被激活。
“从理论上看,这个系统是完美闭环的,”周宇一边滑动屏幕,一边沉声道,“水、
氧气、食物和肥料的质量守恆计算,在图纸上是成立的。”
但他很快切换到太空人生理接口的预留位置,脸色却没那么轻鬆。
“但是,这完美只存在於图纸上。”
周宇將平板放回桌上,指著其中的生物舱三维模型,向卫宏解释了他的担忧:
“卫总,这个系统最脆弱的部分,不是机器,而是生物。”
“一是微生物菌落,它是生態闭环的核心,太空人的身体状態、饮食结构、甚至是他们服用的任何药物,都会直接影响菌落的活性和效率。”
“如果某个太空人因为月球上的压力导致消化系统紊乱,代谢產物成分突然变化,水循环净化率就会瞬间下降,在密闭环境中,这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氧气再生失衡。”
“二是植物,温室里的微藻和水培作物是空气再生的主力。”
“但植物的固碳效率对光照、温度、湿度和营养液的配比极为敏感,一旦出现植物病虫害或营养液的细微污染,氧气和食物供应就会面临风险。”
周宇看向卫宏,眼神锐利:“您要求我设计的这台生理代谢模擬终端,就是要扮演那个打破完美的魔鬼,它必须能连续、精准地模擬太空人在最极端状態下的代谢產物波动,去故意毒害这个系统,然后观察系统能否在毫秒级响应內,自我修正。”
“这台机器不是一个测试配件,它是这个完美生態系统能否在月球上生存下来的生命之尺,没有这把尺子,任何將太空人送上月球的决定,都是对生命的赌博。”
卫宏听看周宇对技术逻辑和工程必要性的阐述,脸上收起了笑容,变得严肃而敬佩。
这才是顶级科学家的思维,找周宇设计测试设备没错。
“那周教授,你有头绪了吗?”
“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类代谢的数学模型,现有的生理学模型大多是线性的,基於健康状態下的稳態数据,但这台机器需要模擬的是高压、密闭、缺氧、甚至药物干预等非稳態情况下的代谢產物。”
“所以需要生存舱研发组提供的,所有关於太空人在极端心理和生理压力下的生物反馈和代谢產物异常数据。”
“以此来构建一个多维度非线性代谢模型,它要能够实时计算出,在宇太空人心率突升的瞬间,他呼出的二氧化碳量、汗液中乳酸盐的浓度,以及肠道微生物对营养物的分解速率將如何同步波动。”
“这才是真正的高保真,机器的输出,必须是动態的、相互关联的、具备偶然性的,而不是固定的程序流。”
“然后再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和变分自编码器技术,对歷史太空人在极端环境下的生理数据进行无监督学习,从中提取出代谢失衡的潜在模式,这能让我们的模擬曲线,真正逼近太空人在月球上崩溃时的真实状態。
“有了模型,我们才能谈硬体。”
“这台机器的物理结构,必须是模块化的,分为气態模擬模块和液態固態模擬模块。”
“气態挑战在於微量气体的精確注入,我们不仅要模擬太空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还要模擬甲烷、氨气等微量代谢气体,这些微量气体的浓度变化,对生存舱的气体净化系统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定製多通道、高压力的微型流量控制器,这些mfc的精度必须达到万分之一,以確保在几百毫升的每分钟流速下,微量气体的注入量能与非稳態代谢模型完美同步。”
“液態挑战是最大的,模擬排泄物是高粘度、高腐蚀性的多相流体,传统的泵送系统根本无法保证连续三年不堵塞、不腐蚀。”
“我们必须採用超声波辅助的压电陶瓷微泵或高精度注射泵阵列,这些泵阵列需要实时接收模型指令,以毫克级精度,將高粘度的模擬尿液和粪便悬浮液注入生存舱的废水和固废处理系统。”
“特別是固態模擬,我们不能是简单的粉末或颗粒。”
“它必须模擬太空人排泄物中的微生物群落和未消化纤维,我们將利用微流控生物反应器,实时培养出不同活性的模擬微生物群落,並將其以精確的流速注入测试系统,確保对生存舱厌氧好氧反应器的生物负载是真实的。”
“最后,这台机器必须与我的意识同频系统深度耦合,实现反向测试。”周宇强调了这项技术的最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