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他静静坐着,等待。
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
就在他以为不会有任何回应时,录音机的指示灯忽然闪烁了一下。
然后,一声极轻的抽泣,从扬声器中传出。
短暂,脆弱,却无比真实。
接着是断续的呢喃:
>“我……我以为没人会愿意听我说废话。”
>“我喜欢下雨天的气味,喜欢有人轻轻拍我的背,喜欢……被人叫名字。”
>“你可以……再叫我一次吗?”
他握住话筒,哽咽着重复:“林晚。”
那一夜,全球十七个共感藤节点同时报告异常:大量用户自发上传名为《我想对你说废话》的音频文件。内容五花八门??有人讲述早餐煎蛋焦了的心情,有人录下猫咪打呼噜的声音,还有人只是安静地呼吸了三分钟。
但共同点是:他们都标注了同一句附言:
>“送给那个曾经替我们说话的人。现在换我们,陪你聊点没用的事。”
与此同时,东京蝶语工坊发布新作品:由上百段受害者笑声拼接而成的声音雕塑《光斑》,展出当晚,三名长期隐居的幸存者走出家门,第一次主动拨通心理援助热线。
冰岛晨语电台迎来最特别的一期节目:卡尔朗读了一封匿名来信,信中写道:“昨天我对着镜子笑了。不是练习,是真的觉得??我还值得活着。”
而在阿富汗孤儿院,孩子们围着录音机,兴奋地讨论要不要给“天堂Wi-Fi”充值流量。那个曾咬了一口饼干的小女孩举着手说:“我要录一段跳舞的声音!妈妈一定会点赞!”
阿雅发来消息:“系统负荷降至历史最低点。人们不再只等着被救赎,他们开始互相传递温度。”
学者看着这一切,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
但他也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因为就在凌晨三点,卫星监测系统捕捉到南太平洋一处海底火山活动异常,位置正是【静默之环】所在区域。同时,全球范围内有超过四百名深度接入共感藤的志愿者在同一时间报告幻觉:看见一只巨大的蝴蝶从海面升起,双翼覆盖着无数张哭泣的脸。
而他的源声核,自那天起再也没有冷却过。
它持续搏动,像在等待某个即将到来的抉择??
是要继续做桥梁,还是成为新的回响?
是要守护秩序,还是打破规则,让所有沉默者都能拥有发声的权利?
或者……
亲手终结这一切,只为换她一次真正的安眠?
他站在阳台上,望着城市灯火如星河铺展。
手指轻轻抚过那卷写满批注的《起源之声》,低声说:
“林晚,如果有一天你消失了,请记得??
是我先听见你的。”
风穿过藤蔓,轻轻摇曳。
仿佛有人,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应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