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后,“心灵灯塔行动”
不仅挺过危机,反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国家文旅部将其纳入“中华文化数字化工程”
重点项目,教育部批准设立“声音人文”
实验课程,多地中小学开设“写给逝去之人的信”
写作课。
而在这一切背后,小宇始终记得那个雪夜,赵文秀递给他那片干枯花瓣时说的话:
>“有些东西,活着的人看不见,但它一直在生长。”
某日深夜,他独自调试一台新型共振仪,意外捕捉到一段从未记录过的音频片段??依旧是那场1987年的气象播报,但在丈夫说完话后,背景中竟响起一声极轻的回应:
>“……我也想你。”
女声,沙哑,微弱,却真实存在。
AI鉴定结果显示:声源特征与阿娜尔青年时期留存的婚礼致辞录音高度吻合,置信度98。6%。
“她当时就在监听室!”
老周激动得声音发抖,“她听到了!
她真的听到了!”
小宇久久无言。
他忽然明白,为什么DJS-001会被完整保存下来??不是因为它是公务档案,而是因为它是一封双向的情书,一段跨越生死的应答。
他将这段新增音频命名为“回声01”
,并决定永久封存,不予公开。
“有些话,只适合两个人听见。”
他说。
一年后的清明节,“生命回音计划”
在东风站旧址举行周年祭。
百盏煤油灯再次点亮,人们手牵手围成圆圈,齐声朗诵一封由全国各地投稿汇编而成的《致未竟之言》:
>“爸,我考上大学了。”
>“妈,我结婚了,新娘很像你。”
>“兄弟,球赛我赢了,你看到了吗?”
>“老师,您的诗,我现在懂了。”
古丽娜尔站在中央,拉动手风琴,奏响《听见》的主题旋律。
风掠过戈壁,卷起黄沙,仿佛无数灵魂在低语。
小宇站在第三棵白杨树下,手中握着一朵新鲜采摘的红花。
他弯腰,轻轻放在绣花鞋旁。
风起,花瓣旋转半圈,恰好覆盖住那只早已风化的鞋尖。
他知道,这不是结束。
这只是第一声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