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医生、教师、工匠组成,深入乡村讲解自然常识。
法令颁布当日,京城百姓自发集会。
他们没有燃香,没有叩首,而是每人手持一支白烛,围坐在新生书院门前,齐声诵读朱标手书的《民本箴》:
>“国之根本,在养其民;
>民之所需,衣食医教;
>不以神惧民,而以理导之;
>不以权压民,而以德化之。”
声音如潮,涌向钟山深处。
多年后,史官记述这段岁月,称之为“破晓之治”
??
那是大明真正脱离神权阴影、走向理性时代的开端。
而这一切的起点,或许只是那一碗腊八粥的温度,那一句“我想当医生”
的童言,那一双摸着孩子头顶的温柔的手。
时光流转,又逢中秋。
新生书院照例举办“百姓日”
。
孩子们依旧喝着热粥,唱着童谣。
林小禾已成长为一名十五岁的“雏医学员”
,正带着弟弟妹妹们做体温测量练习。
当他熟练地使用听诊器时,引来一片惊叹。
清扬站在廊下,看着这一幕,嘴角微扬。
忽觉袖中一动,取出那幅山水绣品??不知何时,有人悄悄添了几针。
屋前花坛中,竟多了一株小小的药草,形似黄精,旁绣小字:“治虚劳,补五脏。”
她一笑,未问是谁所绣。
月上中天,北斗第七星熠熠生辉。
山风拂过,带来远处学堂的读书声:
“人体有三百六十五节,对应周天之数;
血液如江河奔流,不息则生;
疾病非天罚,乃是失衡……”
清扬闭目聆听,仿佛听见朱标在风中低语:
“你看,光来了。”
她睁开眼,望向无垠夜空,轻声回应:
“是啊,而且,它不会再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