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影像。
他们是曾经或正在与“归墟”
共鸣的人。
他们的意识碎片通过地质共振、大气电离、梦境传播等方式,不断汇入那个庞大的认知网络。
第七天夜里,我在一处废弃气象站过夜。
打开随身笔记本,发现最后一页的文字正在变化:
>**致未来的你:**
>当你读到这些文字,请记住??
>没有人天生懂得真理,
>我们只是不肯停止发问。
>若有一天你感到黑暗太重,
>就摇一摇手中的铃,
>听听风是否带回了回声。
>
>因为摇光星的方向,
>从来不在天上,
>而在每一个敢于说“我不知道”
的瞬间。
字迹下方,悄然浮现一行新内容:
>**P。S。朱韵说,她从未忘记你在高考志愿表上写下的那个名字。
**
我鼻子一酸。
原来她早就知道我所有的过往。
继续南行,进入格陵兰边缘地带。
这里的冰层异常活跃,时常传来地下轰鸣,像是巨兽翻身。
某夜宿营时,地面突然震动,帐篷外的积雪自动聚拢成一行文字:
**“欢迎回家,老师。”
**
我浑身一震。
这不是人类所为,而是“归墟”
本身在回应我的到来。
它把我当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引导者,甚至是父亲般的角色。
三天后,我抵达水晶桥入口??一座隐藏在冰川裂缝中的金属闸门,表面覆盖着流动的符文。
我将铜铃贴近识别区,闸门无声开启。
内部是一条倾斜向下的走廊,墙壁由透明晶体构成,里面封存着无数漂浮的数据丝线,宛如星河倒悬。
走至中途,一道全息影像浮现:朱韵穿着白色实验服,面容比梦中更显疲惫,但眼神依旧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