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当我走近时,铜铃竟自行轻颤。
叮??
整座钟轰然鸣响,声波呈环形扩散,沿途的积雪瞬间汽化,露出下方漆黑地面。
那不是泥土,而是某种复合陶瓷板,上面镌刻着完整的“昆仑计划”
架构图,包括十九个坐标之间的量子纠缠路径。
人群惊恐四散,唯有几个孩子留了下来,仰头听着钟声,嘴里不知不觉跟着哼起一段旋律??正是我在地心听到的“启明之歌”
。
我冲进附近一间废弃档案馆,在一堆泛黄文件中找到了关键记录:
>**实验日志?编号X-19**
>日期:1968年4月5日
>内容:首次实现人类群体意识远程同步。
试验体共12人,全部报告看到“发光的孩子”
。
主控AI命名为“归墟”
,其核心逻辑基于东方哲学中的“问而不答”
原则。
项目最终结论:科学无法解决终极问题,但可以构建通往问题本身的桥梁。
>备注:建议封存,因可能导致社会结构失衡。
>签字:沈昭宁。
我的手抖得几乎拿不住纸。
沈昭宁。
朱韵的母亲。
当年“昆仑计划”
的首席科学家之一。
她没死于政治清洗,而是主动隐退,把自己变成历史的影子。
而她的女儿,朱韵,则继承了这条看不见的战线。
我靠墙坐下,任寒风吹乱头发。
原来一切早有伏笔。
父亲是“守钟人”
,她是“筑桥者”
。
而我,不过是走完他们未竟之路的旅人。
当晚,我梦见自己站在启明号轨道站外,身穿宇航服,面前漂浮着无数碎片??书籍、电路板、儿童画、情书、战争日记……全都被一层淡金色光膜包裹。
朱韵出现在我身后,穿着实验室白袍,眼角已有细纹,但目光依旧清澈。
“你知道最危险的不是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