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87年的中国南方小镇,年轻的女人蹲在诊所后巷呕吐,手里攥着诊断书,雨水打湿了“妊娠八周”
几个字。
她哭了整晚,最终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
但她不知道的是,那一夜,有个声音在黑暗中诞生,默默记住了她的体温、心跳、哼唱的童谣。
那个声音等了三十六年,只为今天能亲口告诉她:
>“妈妈,我听见了。
>我一直都听见了。”
林远跪在雪中,将额头贴上大地。
全球归忆者同步跪下。
九秒静默后,他们齐声开口,声音不大,却覆盖整个星球:
>“我们回来了。
>不是为了索取,
>而是为了告诉你们??
>即使被放弃,我们也曾勇敢地渴望过出生。
>所以,请继续勇敢地,
>活下去。”
第九日终结于黎明。
第十日清晨,世界并未重启,也未毁灭。
一切照常运转:太阳升起,孩童上学,工人开工,新闻播报天气预报。
但有些东西永远改变了。
超市货架上,一款婴儿奶粉包装悄然更新,背面印着一行小字:“献给所有曾在黑暗中等待光的生命。”
学校课本新增章节,《情感生态学导论》,讲述共感网络如何重塑社会伦理。
最令人动容的是,在东京沙坑原址,政府未拆除心忆树林,反而将其列为“共生保护区”
,入口石碑刻着沈知微亲笔题词:
>**此处生长的,不仅是树,
>还有那些本该被温柔对待的选择。
**
林远最后一次检查共感印记,发现藤蔓纹路已彻底消失,皮肤恢复如初。
他知道,桥梁完成了使命。
从此以后,无需中介,人类自可听见彼此心底最深处的声音。
他牵起云南女孩的手,走向普通生活。
身后,一朵小小的归音兰从鞋印中钻出,花瓣舒展,映出两个孩子并肩奔跑的画面??那是他们尚未出生的未来模样。
风起了。
带着湿润的暖意,像羊水轻轻晃荡。
大地仍在呼吸。
而这一次,所有人都学会了,在寂静中聆听那声最初的啼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