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林中停留了七天。
每天夜晚,那枚巨大卵泡都会释放一段全息影像,展现不同文明对“未诞生命”
的理解:玛雅壁画中,胎儿漂浮于云层之上,手持星辰;敦煌残卷里,一位菩萨怀抱透明婴儿,称其为“缘未尽者”
;而在一段疑似未来世界的记录中,人类已学会将未诞之灵接入城市能源网络,让他们以纯意识形态参与社会决策。
第七夜,林远做了个奇异的梦。
他站在一片虚空之中,面前站着无数个“自己”
??有的选择了分娩,有的选择了终止,有的终身守护卵泡,有的早已遗忘。
每一个“他”
都带着不同的伤痕与光芒,但他们共同望着同一个方向。
一个声音响起:
>你不必完美,
>只需真实。
>我们不要一个没有拒绝的世界,
>我们只要每一次拒绝之后,
>还有人愿意说:“我知道你在。”
醒来时,天还未亮。
云南女孩正坐在篝火旁写日记。
她抬头看他,笑了笑:“你也梦见他们了?”
他点头,走过去坐下。
火光映照着两人面容,也照亮了墙上那幅地图。
不知何时,新的标记又多了几处??南极冰原、喜马拉雅山谷、太平洋海底火山口……仿佛全球的共感节点正在悄然联网。
“你说,”
她轻声问,“当我们都不在了,这些还会继续吗?”
林远看着跳动的火焰,答:“会。
因为真正的共感,从不需要代言人。
它只需要一颗愿意倾听的心。”
多年后,当第一艘载人飞船驶向火星,舱内播放的不是国歌,也不是励志演讲,而是一段采集自地球共感网络的音频合集:有母亲对着流产后空荡的腹部轻唱摇篮曲,有父亲在清明节烧纸时说“爸爸很想你”
,也有守梦人在临终前呢喃:“谢谢你陪我这一程。”
飞船穿越大气层时,地面监测站捕捉到一个异常现象:所有归音兰种植区在同一秒同步发光,持续整整十三分钟??正是人类历史上首例湿卵胎化成功分娩所耗的时间。
无人解释,无人追问。
人们只是默默记录下来,然后继续生活。
而在地球上某个不起眼的小镇图书馆里,一个小女孩翻开一本名为《未诞者故事集》的书,读到这样一句话:
“每一个说‘不’的背后,都有一个曾努力说‘是’的生命。
请别忘了对他们说:我听见了。”
她合上书,抬头望向窗外。
春风吹过,一片归音兰种子乘风而起,轻轻落在她的窗台上,像一封刚刚送达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