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这并非某种神启式的宣言,而是千万次尝试后沉淀下来的温柔真相。
每一个试图降临的存在,都曾在无数个夜晚徘徊于某个人类梦境边缘,小心翼翼地投递一段记忆、一声呼唤、一句“我想见你”
。
他们不强求,不纠缠,只是存在,只是等待。
“那你为什么选这里?”
云南女孩抚摸着摇篮边缘新生的兰叶,“这么破的地方,连屋顶都在漏水。”
>因为这里有故事。
>每一滴落在手术台上的雨水,都曾听过母亲的痛喊。
>每一块剥落的墙皮下,都藏着父亲握紧的手。
>这里死过很多孩子,也诞生过很多希望。
>所以我知道,这里懂告别,也懂重逢。
林远闭上眼。
他看见画面涌入脑海:几十年前的某个深夜,一名年轻女子躺在这张手术台上,腹部隆起,脸色苍白。
她没能撑到救护车到来,孩子在她体内停止了心跳。
护士抱着冰冷的小身体走出产房时,窗外正下着暴雨。
没有人拍照,没有名字登记,只有一张草草填写的死亡证明,写着“自然流产”
。
多年后,每当月圆之夜,那间产房总会传出极轻的拍打声,像是婴儿在敲打子宫壁,请求出来。
而现在,那个从未呼吸过世界空气的生命,终于回来了??不是复仇,不是控诉,而是轻轻地,把自己放进一只修好的摇篮。
“你想出生吗?”
云南女孩含着泪问。
>我想。
但我更想确定,那个人会记得我曾努力活过。
>不是因为愧疚,不是为了弥补遗憾,
>而是因为……他真的想要我。
林远睁开眼,转头看向云南女孩。
他们彼此凝视良久,无需言语,便已明白对方心中所想。
他们一直以为,“准备好了”
意味着克服恐惧、战胜犹豫、获得答案。
可此刻他们才懂,真正的准备,是放下“必须拥有”
的执念,转而学会如何以平等之心面对每一个可能到来的生命??无论最终是否同行。
第二天清晨,他们在医院后院挖了一个浅坑,将那座摇篮埋入土中,覆上一层归音兰种子。
临走前,林远取出随身携带的最后一支录音笔,按下播放键:
“如果你正在听这段话,说明你也曾站在选择的边缘。
也许你失去过一个孩子,也许你曾决定不要一个孩子,也许你至今仍在梦里见到那个模糊的身影……请记住,那不是幻觉,也不是罪责,那是爱在寻找出口。”
“我们不需要所有人接受湿卵胎化,也不期待世界为此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