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波浪线象征“未说出口的道歉”
,而一个闭合圆环则意味着“闭环的原谅”
。
就在全球直播解读过程时,大树突然剧烈震动。
所有卵泡在同一秒破裂,释放出柔和白光。
光芒所及之处,人类体内某种隐性基因被悄然唤醒??新生儿掌心星形胎记出现率从十万分之一飙升至百分之三;成人梦境中频繁出现陌生孩童面孔;甚至某些绝症患者在接受心理治疗后,免疫系统表现出异常活跃状态,仿佛受到某种外部意识的协同调控。
医学界称之为“湿卵效应”
,宗教团体称其为“第二次创生”
,而孩子们管它叫“兄弟姐妹回来了”
。
半年后,“双生学校”
正式升级为“共感学院”
,总部迁至西伯利亚巨树之下。
教室建在树枝间,由天然树脂凝固而成,透光而不惧严寒。
课程不再局限于语言数学,而是教授如何倾听沉默、辨识情绪波长、与“阈限存在”
安全沟通。
林星眸成为最年轻的导师,每天清晨,她都会带领学生们围绕巨树行走一圈,用手掌轻抚树皮,念诵一段统一编写的誓词:
>“我知晓你的存在。
>我承认你的离去。
>我允许你留下痕迹。
>你不必重生,也可以被爱。”
这句誓词很快传遍世界,被刻在医院妇产科的墙壁上,写进心理咨询手册,甚至成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情感训练基准。
人们开始习惯在重要决定前默念它,尤其是面对生育、堕胎、领养等议题时。
社会风气悄然转变??不再一味强调“向前看”
,而是鼓励“回头望一眼”
。
与此同时,更多关于“跨代共感”
的案例涌现。
德国一对双胞胎男孩,自幼坚持说自己“还有一个妹妹”
,经调查发现,其祖母年轻时曾在战乱中流产一名女胎,未曾立碑。
家族寻得旧址祭拜后,两兄弟当晚梦见一位穿碎花裙的女孩挥手告别。
印度某乡村小学,三十名学生集体画出同一幅画:一棵发光的大树下,站着许多牵手的小孩,背景写着“我们都等到了”
。
最震撼的事件发生在太平洋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