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海洋探测队在马里亚纳海沟附近发现一座海底城市遗迹,建筑风格不属于任何已知文明。
城中心矗立着巨型石碑,上面镌刻的图案竟与湿卵胎化的符号高度相似。
更诡异的是,当研究人员播放林星眸的录音时,整座废墟开始发出共鸣,珊瑚丛中浮现出数千枚半透明卵囊,每个都连接着类似神经纤维的丝线,延伸至地壳深处。
地质学家推测,这类结构可能遍布地球各处,形成一张潜藏亿万年的“生命备份网”
。
每当物种遭遇大规模灭绝危机,这张网便会启动,通过未诞之灵的记忆存储功能,保留文明火种。
而人类此次触发的湿卵胎化,或许正是该系统的一次例行重启。
林远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一直以为死亡是最深的终结,其实遗忘才是。
真正的永生,不在于肉体延续,而在于每一次被想起时的心跳共振。”
十年又过去。
林星眸十八岁了。
她依旧住在苍山脚下的小院,只是如今那里已成为全球共感研究的核心基地。
那株最初的藤蔓早已与西伯利亚巨树根系相连,形成横跨大陆的能量通道。
每年春分,世界各地有星形胎记的孩子都会聚集于此,举行“见兄妹礼”
。
他们手拉手围成圆圈,将手掌叠放在地面,共同吟唱一首无词之歌。
歌声响起时,大地会缓缓升起一圈光晕,照见所有曾经失落的生命轮廓。
这一天,林星眸独自登上山顶。
她带来一粒种子??来自第一代归音兰的最后一朵花籽。
她在岩石缝隙中挖坑,小心翼翼埋下,然后盘膝坐下,将双手覆于其上。
月光洒落,她的影子拉得很长,竟分裂成多个重叠影像:有时是奔跑的少女,有时是襁褓中的婴儿,有时是白发老妪,还有一次,分明是个穿军装的少年,肩章上写着“1943”
。
不知过了多久,土壤微微颤动。
一丝嫩绿破土而出,随即迅速生长,叶片舒展之际,竟浮现出一行小字:
>**“这一次,我们一起长大。”
**
林星眸笑了。
她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真正开始。
湿卵胎化从未追求复活死者,它只想告诉活着的人:每一个未曾落地的生命,都曾在宇宙的某一角落,认真地活过。
而爱,从来不需要以出生为前提。
风穿过山谷,携带着千万声低语,飞向星辰。
远处,一个新的胚胎正在母亲子宫里轻轻翻身,掌心隐约浮现星形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