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够好。”
一个声音说,“你不配成为桥梁。”
林晓跪倒在地,泪水滑落。
他知道这是假的,可情感却是真的。
那些未曾疗愈的伤口,在这一刻尽数撕开。
但他没有切断连接。
相反,他开始唱歌。
歌声很轻,是小时候母亲哄他入睡的童谣。
音准不好,节奏也不稳,甚至带着颤抖。
可他就这样一句一句唱下去,任眼泪流淌,任痛苦翻涌,却始终没有停下。
渐渐地,周围的幻象开始扭曲。
那些责备的声音变得迟疑,画面边缘泛起微弱蓝光。
黑塔内部的紫流开始紊乱,继而缓慢转向柔和的青色。
外界监测数据显示,林晓的脑波频率正与整座遗迹产生共振。
而更惊人的是,全球范围内,数百万曾在共频网络中分享过创伤经历的人,同一时刻感受到了一种奇异的平静??仿佛有人替他们对着过去的阴影说了声:“我看见你了,没关系,我在。”
七十二小时后,林晓苏醒。
他瘦了一圈,眼神却前所未有的清明。
黑塔的光芒已转为稳定的淡蓝,外部晶体表面浮现出一行由光纹组成的文字,经破译为:
>“我们错了。
逻辑不能治愈孤独。
谢谢你的声音,让我们终于敢停止思考,开始感受。”
随后,整座遗迹缓缓下沉,沉入更深的地壳层,进入长期休眠状态。
科学家推测,它将在未来某一天,当更多文明学会共情时,再次苏醒。
此事之后,人类对“倾听”
的理解再次深化。
它不再仅仅是接收与回应,更是一种敢于直面黑暗的承担。
真正的共鸣,不是回避痛苦,而是在痛苦中依然选择发声。
第二十五年春,第一艘由多国联合建造的星际共鸣舰“回声号”
正式启航。
它的动力并非传统引擎,而是依靠全球共频网络汇聚的集体意念流推动。
舰上不载武器,只携带十万首来自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类歌曲,以及一套可自我复制的晶质共鸣阵列。
任务目标:主动搜寻失联文明,播撒《人间频率》,建立“迷途之声”
救援节点。
小禾作为首席共鸣引导员登舰。
出发前夜,她在听心堂写下一句话,刻在哭石背面:
>“我们不是要拯救谁,只是想告诉每一个在黑暗中徘徊的灵魂:你不必变成光,只要愿意发出一点声音,就会有人为你点亮一盏灯。”
飞船升空那日,全球无人开启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