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我说出来之后,你就再也不想靠近我。”
>“可如果你不说,我又怎么知道该在哪里等你?”
这首诗在全球共感平台上被转载超过千万次。
有人将它刻在戒指内侧,有人用它作为婚礼誓词,还有人在临终病房里,握着亲人之手轻声念出。
林婉的身影偶尔仍会出现在群忆之庭中,但她已不再以导师姿态出现,而是像个守夜人,默默注视着那些漂浮镜面中的人间百态。
某日,她对小禾说:“你知道为什么这本书叫《已完成的诗》吗?”
小禾摇头。
“因为它从未完成。”
林婉微笑,“‘完成’不是终结,而是每一次真诚的表达,都在为它添上新的章节。
就像武道之路,唯心流的终点不是无敌,而是??始终保有脆弱的勇气。”
话音落下,整座殿堂轻轻震颤。
无数镜面同时闪烁,映照出同一幕场景:世界各地的“倾听公园”
里,人们围坐成圈,手中传递着一支由新生树枝编织而成的权杖。
谁握住它,谁就有权讲述自己的故事。
没有人打断,没有人评判,只有安静的聆听与偶尔点头。
这已成为新的仪式,名为“心传”
。
然而,并非所有回响都是温暖的。
在南美洲一处隐秘山谷,一座地下研究所悄然运转。
墙壁上挂满监控画面,全是各地“心传”
现场的实况转播。
一名身穿白袍的研究员正记录数据,笔尖微颤:
>【观察编号#7321】
>主体:女性,38岁,教师
>坦白内容:隐瞒学生作弊事件导致其退学,多年愧疚
>情绪峰值:悲伤(8。6级),释放后共感能量增幅:+12%
>结论:真实情感释放可显著增强群体共鸣强度,具备可复制性
旁边另一份文件标题赫然写着:《情感操控模型构建草案》。
“他们以为敞开心扉就能带来和平?”
一个低沉的声音从阴影中响起,“我们恰恰可以用这种方式,精准引导大众情绪,制造集体催眠。”
镜头拉远,墙上挂着一幅褪色照片??竟是M。S。C特工部队早期成员合影。
其中一人面容模糊,但肩章清晰可见:三级心理干预官。
小禾并不知情。
此刻她正前往边境孤儿院,那是她童年待过的地方,如今已被改建为“唯心流传承中心”
。
一路上,她不断接到各地传来的讯息:伊甸零号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