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枚木质纽扣,手工雕刻,线条稚嫩却不失神韵??正是一个“承”
字。
“我跟木工李爷爷学的。”
闻谣小声说,“我想……我可以开始听别人说话了。
所以,这个能给我吗?”
小满凝视着他清澈的眼睛,缓缓摘下自己胸前那枚旧纽扣,轻轻放在他掌心,然后将木纽扣别在自己衣襟上。
“它属于你了。”
她说,“而我会一直戴着你的心意。”
闻谣眼眶泛红,深深鞠了一躬,跑开了。
小满摸着那枚粗糙却温润的木扣,笑了。
她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传承的起点。
几天后,一封信从云南寄来,署名“桃语站首批学员”
。
信纸上画着一棵开花的桃树,下面写着:
**“陈奶奶:
我们这里没有裁缝铺,也没有炉火。
但我们建了一个小屋,墙上挂满了布条。
孩子们说,风吹过时,就像有人在说话。
昨天,有个辍学的女孩打了人生第一个结,她说她终于敢告诉别人,爸爸打她。
我们哭了,但也笑了。
原来,光真的可以种出来。
春天到了,您说得对??不只是树。”
**
小满读完,将信折好,放进《静听者日记》里夹着。
她走到桃树下,轻轻抚摸那些随风舞动的布结。
有的褪色了,有的磨损了,可它们依旧牢牢系在枝头,像无数个未曾熄灭的诺言。
她抬头望天,云淡风轻。
“姑姑,你看。”
她轻声说,“门还开着,灯还亮着,心还在跳着。
春天真的来了。”
风拂过耳畔,卷起一片花瓣,轻轻落在她肩头,如同一声温柔的应答。
从此以后,每当有人问起这间老裁缝铺的秘密,巷子里的孩子们都会指着那棵桃树说:“那里埋着很多信,挂着很多结。
如果你愿意说出心里的话,就能听见另一个灵魂的回答。”
而屋里的炉火,从未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