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来了》在国內已经发表两周时间。在文学界引起来了一些波澜。《团长》和《追风箏的人》发表时候,文学界的討论度不多。
《团长》有深度,但是没有《落叶归根》这种属於时代的风潮,《风箏》就单纯是因为李有思为了赚美元写的,国內市场接受度不算高,最近因为它的国外影响力,导致国內的文学界也出来了不少的声音。
而前面说过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事情,《鬼子来了》显然就是属於雅俗共赏的小说。
那些文人学者可以带著深度的眼去刨析各种人物。
而普通的文学爱好者,看到如此具有矛盾而且反转的剧情,就感觉在看一部黑色幽默而且极其具有讽刺意味的电影,这种爽感是很足劲的。
对比於其他的文学类作品,这小说带给读者的刺激足够,也让他们多了十分多的对於小说的討论。
发表仅仅两周时间,读者来信,就咕涌一下往杂誌社飞来,感觉就过了那么几晚上时间,这信箱子就满了一遍又一遍。
销量更是到达了五十万!
看过小说的读者少说也是七八十万起步,因为杂誌是可以分享的嘛~大多都是京津冀地区读者,寄信过来也就一两天时间。自然读者来信就多。
面对如此多的读者来信,编辑们是痛並快乐著,大多数读者来信他们都需要看一遍,就算是拆分也需要不少时间。
小李收拾了这些信件去了小说组:“崔编辑,这些东西怎么弄?”
“先拆一下杂誌社的,把李有思的读者来信留著。”
“好嘞。”
这时候,王蒙走了过来,看著一堆堆读者来信,问了一句,这才笑道:“这么多喜欢的读者呀,李同志写得是真不错,老崔改的也很不错。”
崔道义笑道:“自然是李有思同志写得好,跟我关係不大。”
刘心武酸溜溜,阴阳怪气说道:“人都说杂誌是和小说互相成就的,你看你又谦虚~嘖嘖嘖。”
“家都不容易,武、老崔,我们也去帮忙看看读者来信吧。”
这些编辑部的同事们,一人拿了一些读者来信。
一边说笑,一边看著。
“原本我有点缺小说看了,不太喜欢军事小说,但是朋友推荐吗,越看越不对,我看完点了一支烟,写得真深刻、真实、有趣——不知道怎么描述我的心情。”
“最喜欢的是马大三砍杀日本人那一段,真的特別的爽,写得血腥、暴力,但是战爭不都是血腥暴的吗?完全没有挑剔的地。”
“很好笑,前面真的太好笑了,不过后面写得不好,看哭了。”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知道这写得不算一部抗日题材小说,应该算是反战小说,写得很有意义了,国內少有。”
“作者太深了,我家就在河北山海关附近掛甲台村附近——总觉得后脖颈很凉,因为我感觉全身被看穿了。”
不过这小说因为比较特殊,比起来《团长》还要特殊。
《我的团长我的团》写出来的时候,因为人物形象问题,在內部討论良久。
但是《鬼子来了》因为李有思的缘故,加上《团长》写得是军人的真实,《鬼子》就是写普通人的真实,可以说两部小说是互为对照的。所以並没有受到太大的辖制。
但是被这么多读者看到后,自然有些不同的想法:
“这说写得有些过分烈性了,这群学作家是否太过於傲?”
“他是在美化侵华的丑恶,如此郑重的事情写得是这么的幽默搞笑风格,所以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建议在全国范围內封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