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道义在这里喃喃自语。
刘心武看到了,拍拍老头子肩膀:“都看一天了,待会下班了,你还在改稿子?”
“哦!我才看完两遍呢!理解不够深。”
“看两遍,理解不够深?你胡说什么呢?”
“改稿子最重要的是,我自己要把它研究透,不说成为文学批评家,但是至少也有看得懂写得啥內涵吧?这小说写得好,所以多看了一遍。我觉得再看一遍再改改。“
刘心武竖著大拇指,这老登真敬业。
编辑部没有隔夜仇,何况《人民文学》还是刘心武老东家,以前这些编辑还是改他稿子的编辑,所以就算被抢走稿子了,他也没什么记仇的。
“稿子让给你了,待会请我吃饭啊!老崔。”
“行。”崔道义点头,举著稿子一挠头:“十一月没定稿吧?过两天继续插队吧。“
“可以。”李有思的稿子插队都成为了老规矩了,刘心武自然没什么问题。
崔道义继续建议:“我觉得还可以增加一下首印的数量,不能只是十万册,应该要有三十万册!”
“你这说组的还要管家印刷数量的事情?”
“那不样,上次《我的团长我的团》一书难求的场面,你又不是没有见过。”
李有思卖的最好的书,一直都是《我的团长我的团》,第二是《落叶归根》,其他的还没排上號。
《鬼子来了》作为和《团长》一样的具有扶持的小说,军队的订阅量显然不会少,所以首印三十万確实是应该的。
~
两人给王蒙提了整个建议。
王蒙都收拾东西准备回家了,但是徘徊了一下:“这个建议確实是具有建设性的,我查查今年还剩多少纸张用量——”
今年的《人民文学》没出出过爆款,意思是没有《人生》《受戒》或者比他们低一档次的小说。都是一期三十多万附近,多一点的是贾平凹《黑氏》、韩少功《爸爸爸》这几期有五十多万册。
而纸张用量是一年的限量,大概是一千五百多吨,能印刷五百多万册—。
“大概还有多少,老王?”
王蒙板著拇指算了算,刘心武一把夺过来:“还剩下五百吨啊!那省吃俭用干什么?”
“这一年还有两刊就结束了,十二月刊也没啥好作品,至少现在没看到,那我通知一下他们。“
王蒙刚刚准备打电话,停下来说道:“—不过得等到定稿再说吧!你看你们两又急!”
“定稿就这两天的事情了。”刘心武说道。
“我还没改完呢,別擅自说啥定稿了!”
“——”
《人民文学》编辑部就这么陷入了忙活稿件的事情当中去了—
十一月中旬,李有思按照约定来到了北平车站。
光荣回乡的汪曾祺,终於是回城。
“哎呀,您老怎么现在才回来?”李有思连忙跑了上去,接过来特產。
有咸鸭蛋、董、河虾——各类高邮的特產:“都是给我带的吧!您老人真好。”
“哎,一人一半!別给我拿完了。”
=。
轰轰轰,汪曾祺坐上了摩托车的后座,十分的惊奇:“这个铁块,我还没坐过呢!会不会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