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练结束了,现在开始彩排!!所有人进屋换衣服。”
吕中鬆手离开。跟著于是之一群演员呼啦啦进入了屋子里面去。
没过多久所有演员就换了一身上台,不过他们今天都没化妆,化妆要费几小时时间,特浪费排练的时间。
换上定好的衣服,都挤在幕后等待著呢,于是之安排:“小李,你去前面看看我们的彩排。”
李有思点头,从后面绕一圈自己去了台前。
黄庆泽、方昆林、冯钦这些人设计的舞台和美术·—-服装是王虹艺设计的,还有灯光、场记等各样的工作人员,整个话剧剧组类似一个电影小剧组了,但是比这个年代很多的剧组都要全面。
这么十多个人坐在前面,还有人艺的其他几位导演、资深编剧都在台下坐著。
曹禺对著李有思一点头:“曹老!您怎么来了。”
“老於让我过来再给你们看一次,没几天就要用“首演”比较准確了。”
前几天给剧组纠剧本和细节的时候,曹禺过来看过一遍,给了不少提议。
(纠正一下小错误,前面的林兆华是副院长,曹禺一直是正的,直到逝世。)
“麻烦您了。”
“我就看看《天下第一楼》是如何超过《茶馆》的。”
“不敢不敢,这超过担当不起。”
幕布一打开,“福聚德”的一楼店面出现。这舞台是专门邀请了福聚德以前的老员工过来帮著设计的,揪出来了很多细节。
排练几十遍了,这群人无比的熟练,台词十分精炼,情绪到位。
动作更是讲究,端茶倒水都是按照正经来的,三十遍排练磨出的熟稔,活脱脱把老铺子的魂演出来了。
两小时转瞬即逝。
一结束。
下面响起来鼓掌声,曹禺首先拍掌说道:“好,排的很不错。”
林兆华几人也惊讶,这质量已经比起来《小井胡同》有过之而不及了。
看向了李有思的眼神也越发欣赏起来:“確实拍得好,如果,过几天首映,能火爆成什么样子,我都不敢想啊。”
一群人交头接耳討论著,原本就见过剧本,没见过真实的排练出来的场景。
今天看到真实的场景之后,都感觉无比的惊喜,这排练出来的效果果真出人意外,第一遍便是如此震撼人心,对於那些观眾来说,绝对叫好又叫座。
不过能让他们震惊也是应该的,当年《天下第一楼》火爆到什么程度?
报纸连篇累读分析“《天下第一楼》现象”,工厂、学校包场成风,甚至有外地观眾坐绿皮火车专程来京,看完戏再去全聚德吃只烤鸭,成了那两年的“文化打卡標配”。
“小李,这是人艺的票。过几天首映,你可以带几个朋友过来看看!”于是之递过来五张话剧票。
“谢了导演——就是稿费的事情。”
“。—-你挺实在。”於是只说了句:“过几天首映完了,去財务领钱。有补助加上剧本稿费。”
1984年文化部发布的《付给戏剧作者上演报酬的试行办法》上面规定了话剧剧本。
大型话剧每部600-1000元;中型话剧每部400-800元;小型话剧每部200-400
元。:在演出10场以后,大型话剧按收入的2%抽成付酬,小型话剧按收入的0。5%抽成付酬。
李有思这就属於大型话剧了,会给一千元加上十场之后的百分之二抽成。
虽然写这个剧本李有思绝对是为了艺术,但是一想到过几天百分之二的抽成应该也能赚的盆满体满。
下午。
章德灵骑著自行车转了几圈,直接去了南锣鼓巷,敲敲门。
“汪汪汪!!汪汪汪!!”
椒就对著她狂吠不止。
然后突然跑过来要扯她的裤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