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竖起了大拇指。
作为人精,对於领导的喜爱和城里的风吹草动,他都有所把控。
“开店了?还是饭馆?”
“建军路?那地段可不差!”
“我的乖乖。”
“高怀仁家这小子,什么时候这么出息了?”
村干部们彻底震惊了,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看向高林的目光充满了难以置言和重新审视的意味。
尤其是人群中的高龙中,他目光闪动,想起了前些日子给高林盖的生存证月。
原来。。。是这么回事!
其实郑楚生这番话,水分极大,充满了醉后的臆想和道听途说的夸张。
陈书记尝过高林做的菜觉得不错,仅此而已。
开店的事情,陈书记也只是觉得这小伙子有想法、手艺好,心中或许有点“个体经济样板”的模糊念头,但远谈不上什么特殊关照。
可这些內情,谁会去深究?谁敢去直接问陈书记?
在闭塞的乡村,在酒精的催化下,在权力光环的晕染中,一个简单的“陈书己欣赏”经过郑楚生这张嘴,再经过村干部们的脑补,瞬间就变得神秘莫测起来。
甚至有人心里嘀咕:要不是年纪实在对不上,看这架势,都怀疑高林是不是冻书记早年失散的亲儿子或者收的乾儿子了!
“高师傅!真是年轻有为啊!”
刚才问话的那个镇上干部,脸上堆起了客气的笑容,主动向高林伸出了手。
“林子,不丑,不丑!我们村子也出能人了!”
一个村干部也挤过来,用力拍了拍高林的肩膀。
“以后在城里发达了,可別忘了我们村里啊!”
“就是就是!有什么需要村里帮忙的,儘管开口!”
其他人也纷纷围拢过来,带著或真诚或討好的笑容,七嘴八舌地跟高林打招乎。
一时之间,高林竟成了人群的中心,连带著他身后安静站著的云苓,也收到了不少带著好奇和探究的注目礼。
高林脸上维持著基本的礼貌笑容,一一应付著这些突如其来的热情,心里却哭笑不得。
这误会闹大了!
他解释了几句:“郑科长言重了,陈书记就是尝过我做的菜,一面之缘。开店也是小本生意,刚起步。。
”
但他的声音很快就被更大的寒暄声和恭维声淹没了。
在酒精和权力想像的混合作用下,没人真的在意他的澄清。
他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实”高林这小子,攀上高枝了,要发达了!
好不容易应付完这群热情过度的醉汉和村干部,看著他们在村干部的搀扶下歪歪扭扭地走向吉普车,高林才鬆了口气。
他低头看了看一直安静待在他身后的云苓,她清澈的眼睛里带著一丝不解和旦忧。
“没事了,我们回家。”高林握紧她的手,轻声说。
月光清冷地洒在回家的路上,驱散了刚才那场闹剧带来的燥热。
高林心里清楚,郑楚生这通醉话,恐怕很快就要在村里传开了。
这“关係户”和“城里大老板”的名头,算是暂时扣他头上了。
是福是祸,尚未可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高林在村里人眼中的分量,从今晚起,註定是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