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缺乏人类思维的灵光闪现,这些铁皮疙瘩几乎没有任何缺陷。
不!
这么说也不对!
暗堡的研究员们在心里猛地驳斥了自己之前的想法一一韩头手中的造物,是有灵魂的,它们不仅仅是冰冷的机器,更像是拥有智能与协作能力的生命体。
“既然认识,都知道这东西是干什么的吧?”韩舒回头问道。
“知、知道。我们只是没想到韩头步子迈得这么大。哪怕加上异人的手段,聚变能源都算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考验啊。”
“可惜是买来的··:”
韩舒忽然轻声感慨了一句,语气中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遗憾
此言一出,旁边几名下属差点一口老血没喷出来。
这玩意儿能买到手,已经是对人脉和財力极大的考验了,莫非韩头刚买到,就惦记著自己仿造一个?
这简直是得陇望蜀。
“嘿嘿,韩头啊,饭得一口一口吃嘛,谁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一位研究员乾笑著劝道,试图缓解这突如其来的“凡尔赛”气氛。
韩舒没有回话,只是安静地审视著眼前这台从德国购得的仿星器。
踏实安稳,一步一步次第而上,这些道理他都懂,也知道说得没错。
但他心里总有一种技不如人的感觉,一种深藏的不踏实。
或许,这就是杨庆教授口中所说的“卡脖子”的真正含义吧。
“拆了它。”韩舒突然一声令下,语调平静,惊得几个研究员猛地打了个寒颤。
“韩头,咱这可没有会组装的人。真拆了,您得去西南请好多专家来才行!”
话音方落,旁边一位同事赶紧拿胳膊肘顶了顶说话那人,低声斥责。
“你以为你在和谁说话?”
“你在和迄今为止,圈內手艺最为过人的机械师说话。”
韩舒不出所料地勾起唇角,轻笑道:“没关係,我脑海中已经记录了它內部的造法。
只要形成图纸,这世界上就没有我造不出来的东西。”
很多东西不是一张图纸能解决的,但对韩舒来讲,一张图纸有时候能解决大部分事情说完,他身边的机械人蜂拥而上,效率惊人地开始拆解仿星器。
不过短短十几分钟的功夫,原本庞大的装置便化作了无数大大小小的零件和线路,密密麻麻地摆满了整个实验室。
韩舒检查著场外线圈的材质,就地盘坐思考起来。
根据图纸復刻原型仿星器,根本不算难事,解决掉它运行中所面对的几个关键难题才是重点。
要使氢的同位素克服相互之间的巨大静电斥力並发生聚变反应,需要將它们加热到极高的温度,通常是上亿摄氏度,这甚至比太阳核心温度还要高数倍。
想要在地球上创造並维持如此极端的超高温环境,同时防止等离子体接触到任何容器壁,是巨大的技术难题。
这需要强大的加热系统和精密的磁场约束技术,同时对材料的耐受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即使温度足够高,如果燃料粒子不够密集,聚变反应发生的频率也会非常低,无法產生足够的能量,密度过低会导致能量损失大於能量產生。
而达到了高温和高密度之后,就要考虑等离子体被约束的时间,假如时间太过短暂,它就会迅速冷却或逃逸,聚变反应便无法持续。
“要考虑的东西有点多啊。”韩舒心里想著。
不过身为德国7x装置的原型,他目前所拥有的仿星器该有的东西都有,目前最合適的做法便是对其中部分组件进行升级。
完成改造后,甚至能实现一次不亚於7x成果的点火。
韩舒没有將步子迈得太大,开始著手各个组件的升级工作,几个研究员见状不再打扰,安安静静地退了出去。
韩舒驾轻就熟,率先从熟悉的材料领域入手,很快基於“碳基超导材料的超导磁体的项目提上了日程。
通过对分子结构和“端”粒的操纵把持,想要在材料上更进一步並非难事。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中,韩舒多方共进,一方面自己进行材料研究,而相关成果立刻转入“墨生科技”去验证可行性,生產出来的导线,一出厂就会转入华北暗堡的山体实验室d
经过一个多月的折腾,在新年到来之前,仿星器完成了线圈的组装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