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萧瑀上书攻击无逸,诬告他结交党羽,意图谋反,把你也列为无逸党羽了。”皇帝道。
马周听了此话,却没害怕,只不淡定道:“满朝皆知臣本布衣,出身贫寒,武德初,为博州助教,一小吏尔。
是李司徒安抚河南河北时,特征召入行营幕府效力。
我在李司徒麾下为刀笔吏,是李司徒刮目相看,将我步步提携,后来又荐举给陛下。
陛下对臣更是破格使用,如今官至五品治书侍御史。
臣感激李司徒知遇之恩,更感激陛下的赏识。
然李司徒和臣,都是一心奉公,忠于王事之人,说臣和李司徒结党营私,那就纯是诬陷了。”
皇帝笑笑,
“朕信任无逸,也信任你,因此朕把萧瑀的宋国公爵位削夺,还将他贬为商州刺史了。”
他顿了顿,“但这段时间,有不少官吏对朕率百官移驾洛阳,也对无逸牵头整顿沙门淘汰非法一事,多有非议。
检校御史大夫崔君肃,好像也是偏向萧瑀、杨恭仁等,御史台最近的表现,
让朕很不满意。
崔君肃,在关键时候,没把握好立场,朕觉得他已经不适合再担任此要职。
朕已打算让崔君肃外放为襄州都督、刺史。
御史台呢,暂时由你主持。”
马周连忙道:“陛下,崔公为官数十年,经验老道,且十分稳重,御史台有他坐镇,更加稳妥。”
“你别替他说话了,朕都知道,他此前可没少打压你,你用不着以直报怨。
崔君肃做过朕的秦王府长史,也做过朝廷的黄门侍郎,能力确实有。但此人起家北周道王侍读,历经周隋唐几朝,中间还做过宇文化及和窦建德的宰相,
这人越老越糊涂,不是什么有担当之人。
让他去襄州做都督吧。”
皇帝现在最需要的是那种能够跟他立场一致,能够坚定的站在他一边的官员,
能力反倒是排在第二。
尤其是现在这种时候,更需要坚定的人。
崔君肃是老油条,他立场不坚定,那就不能再让他掌握御史台这么重要的位置。
“无逸,你看让陕州刺史孙伏伽任御史大夫好,还是让宰相魏征兼御史大夫好呢?”皇帝问李逸。
“陛下,御史大夫职权重要,如此要职人选,臣以为还是召开廷议,陛下提出人选,宰相们一起商议更好。”
孙伏伽和魏征,那都是李逸的师兄,
虽然他觉得这两人确实都是不错的御史台人选,但他确实不适合在这里帮皇帝选。
时辰到,
晨鼓响起,
城门郎拿出钥匙,打开宫门。
宫门守卫缓缓打开城门。
李逸从马车上来来,
然后马周也跟着下来。
排队进宫的常参官们投来好奇的目光,俩人不久前才被弹劾结党,现在就这么不避嫌?
下一刻,皇帝也从李逸的马车中下来,
顿时许多人暗暗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