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781章 清规(第2页)

第781章 清规(第2页)

这些都是违背佛陀原始戒律的。

眾僧答不上来。

若是一般人,他们还能辩一辩,可这位是李司徒啊,谁敢跟他狡辩。

李逸笑了笑,让人取来一部书。

“这是长安大庄严寺的保恭大德,所制订的《佛门清规》,十大德全部参与订製,另外京师诸寺三纲,以及陛下新赐封的一百多位大德,亦全部参与並赞成。”

本来中国佛教从东晋道安首创僧尼规范三例以后,即隨时有在戒律之外別立禁约之举,如支遁立眾僧集仪度,慧远立法社节度,乃至梁武帝造光宅寺於金陵,命法云为寺主,创立僧制,用为后范,皆是其例。

如今寺院的组织,就是三纲制,上座、寺主、维那为三纲。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既名佛门清规,则这就是为如今佛门所制订的教规。

內容总共九卷,从寺院管理组织,到管理戒律,都重新制订。

虽然是以保恭大德为主撰,其余九大德,还有一百余位新封大德共同署名,但这套清规其实是出自李逸之手。

李逸则是把后来禪宗的百丈清规借用。

清规注重戒律。

百姓要守法律,僧则要守戒律。

大唐如今的佛门,也是有著诸多宗派,各有不同,没有个统一的组织制度和管理规范c

李逸把保恭等十大德拉出来,编出这本佛门清规,就是要给如今混乱的沙门加个笼头,便於管理。

现有的三纲体系,李逸就觉得不足,按新编清规,以后各寺组织的核心,是住持,由具道眼、有可尊之德的大德担任,需修行精进、通晓禪理,是僧团的精神领袖和修行楷模。

其职责是统理寺务,主持上堂说法,其居所称方丈。

这就是原来的上座,现在改为住持。

当然不是简单的改个名字,这里面也设置了隱藏条件,比如各寺住持需由大德担任,但大德,需由朝廷册封任命。

各寺的大德中推举一人,由朝廷授为寺院住持,其中德高望重的大寺的大德住持,可称为方丈,比住持名望高,而其它授封为大德,未担任住持,或是从住持职位上下来的,则是寺院长老。

在住持之下,则是全新的执事僧体系,分工明確,分东序,主负责行政事务,和西序,主负责修行业务。

东序设都寺,总领院务,监寺,庶务管理。副寺,主管財务,维那,监察纪律,典座管炊事,直岁管农事。

而西序设首座,统领僧眾,书记主管文书,知藏管经籍,知客负责接待,知殿负责香火,知沐管沐浴等。

废止三纲,寺院管理权集中於住持,两序分工。

因为住持需由大德才能担任,而大德需由朝廷授封,故此清规的这套制度,其实就是把佛门寺院,也真正纳入朝廷的管理中来。

各寺住持,由两序执事僧和长老们推举,由前任住持推荐,但他必须得是大德,而大德得由朝廷赐封才行。

故此,朝廷才真正掌握各寺住持的人选,而寺中大权,又都归於住持。

除了组织架构的革新,清规还订立了寺院运行机构,比如规定上下均力,僧眾除了要严格遵守戒律,吃斋念经外,还得参与农耕、採薪、挑水等劳作,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过午不食,不食荤腥等等。

农禪並重,寺院自给自足。

此外,重大事务,僧团共议,而违反戒律,也有一套惩戒制度,若是犯了国法,则还要交与官府依法处置。

在这套清规下,还有比较重要的核心条文,比如禁止僧尼蓄积八不净物,禁止寺院借三宝之名放贷收息营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