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留着便好。”
“我此去岭南,这辈子是回不来了,我的儿孙也回不来了,这些东西便都送你了,要不是你,我这一家几十口人,也早狗脊岭被斩了。”
没有了权势地位,
这么大笔宝藏,
反而是招灾引祸。
太阳即将升起,
李孝常带着一大家子远去。
兴化坊,那批宝藏在兴化坊,宅地不在李家名下,抄家也没抄到。
这是几年前埋下的,当时天下形势未明,李孝常也担心将来李唐失败,于是提前就把大批金银器金铤玉器宝石等埋藏起来,万一将来是其它势力得了天下,
他李家靠着这些金银器也还有再起来的机会。
现在告诉李逸,
皆因李孝常看明白了,背负了谋反,想当皇帝的罪名,不可能再有机会回来,他和他的儿孙都回不来了。
而他们这一路去岭南,甚至以后在岭南,都还得靠李逸照应,经历了大起大落,李孝常也认了,悟了,钱财都是身外之物,
这些年捞了那么多钱财,到头来又有何用呢,要不是李逸,这一家子可就都共赴黄泉了。
长子义宗,就因为白鹿塬上一个庄子的那几百亩地,和那点义仓粟,劫杀官吏,把命丢了。
二郎也因不满新政,心疼因大郎而被抄走的那些田地财产,结果胆大包天想宫变,迎太上皇复辟,把义安王府彻底葬送了。
他想明白了,
他这一家子,以后也只能依靠李逸,而不是那些埋在地下的金银。
骑马返回长安。
回到东宫政事堂,
堂下主书拿来一本册子,
“这是抄没李孝常谋反案诸犯的家产,”
李逸接过翻看,
主犯五人,李孝常、刘德裕、长孙安业、王君廓、杜才干,不是郡王就是国公,爵位最低都是郡公,官职都是三品以上。
被抄的也不只是五个人,而是五个大家族。他们的父、子、兄弟,都在抄没之列。
抄出的家产真不少,
李孝常父子和他几个侄儿家,就抄出了几千顷地,他这还是上次已经出过一次血了。
除了田地宅院,还抄出大量的钱帛粮食,以及奴隶牛马。
刘德裕几家也差不多,最少都有几百顷地了。
长孙安业是皇后兄长,他爹是隋朝名将长孙晟,关陇贵族,本就田帛奴隶很多。
王君廓无赖盗贼出身,可隋末以来也是一方武装首领,这家伙又向来狡诈贪婪,也是置下了很丰厚的身家。
杜才干是京兆杜氏,能跟范阳卢氏联姻,官至都督,当然也不缺钱。
只可惜,
如今全被抄家流放,
这么多的财产,全都落得个充公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