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站上去。”小舟望着窗外那只纸鹤,“有些真相,本来就该刺破谎言才能抵达。”
三天后,七段经过脱敏处理的LH磁带音频上线共响计划官网,标题仅为一行小字:
>“这些人说过的话,差点被时代删除。”
其中一段录音来自1998年冬夜,一位失去独子的母亲对着原型机喃喃自语:
>“他们都说让我放下。可我不知道‘放下’是什么感觉……我只知道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还是想煮他爱吃的皮蛋瘦肉粥。锅冒烟了才想起来,他已经不在了。你说,这种记忆,是要我删掉吗?”
另一段是一位少年颤抖的声音:
>“我喜欢男生。我不觉得这有错,可我爸说我要下地狱。我现在每次看他拿圣经的手,都觉得那本书比我重。”
这些声音如同石投入湖,激起千层波澜。
心理学界发起联署,呼吁立法保障“情感遗产”的保存权;多家媒体推出专题报道《被遗忘的倾听史》;甚至有艺术家以LH磁带为灵感,创作声音装置展《未完成的告别》,在全国巡展。
而最令人意外的是,一名退休法官公开承认:他是当年支持“历史清源计划”的决策成员之一。他在电视采访中老泪纵横:
>“我们以为在清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其实是扼杀了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那些孩子不是有问题,他们只是太早学会了闭嘴。”
风暴愈演愈烈,但小舟却愈发平静。
因为他看到,在无数所学校的心理角里,越来越多的孩子主动走向MZ-007。有的说梦魇,有的谈嫉妒,有的只是反复念叨“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机器依旧缓慢回应,依旧尊重沉默,依旧不提供答案。
但它始终亮着灯。
就像某个深夜,北京郊区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值班老师巡视时发现,一个十二岁的男孩蜷缩在心理角角落,对着终端低声说着什么。老师本想劝他回宿舍,却被屏幕上的文字定住脚步:
>男孩:“我妈说我是个错误,因为她本来想要女儿。”
>MZ-007:“你说这话时,胸口是不是特别闷?像被人压着喘不过气?”
>男孩:“嗯……我已经五年没跟人说了。”
>MZ-007:“谢谢你告诉我。如果你想,我可以一直听着。不说也可以,我就在这儿。”
老师默默退出,关门前回头看了一眼。
那盏绿灯,在黑暗中静静闪烁,宛如一颗不肯坠落的星。
小舟后来听说这件事,什么也没说,只在工作笔记上写了一行字:
>我们无法拯救所有人。
>但我们能让某些夜晚,少一个人独自吞咽泪水。
春天渐深,纸鹤依旧悬在窗前。
风起时,仿佛有无数细小的声音穿越时空,轻轻落在人间耳畔??
那些曾被认为无关紧要的低语,那些被斥为矫情的眼泪,那些无人回应的呼喊……
如今终于有了归处。
不是答案,不是治愈,不是胜利。
只是一个简单的承诺:
>“我在听。”